第三章 五國合從(第3/5頁)

鹹陽城的氣氛明顯地緊張起來,路人行色匆匆,處處可見巡邏的軍隊和運載糧草的隊伍,頗有山雨欲來前的緊張氣氛。

秦人對五國聯軍,是前敗未忘,新敗又正臨身,都有談虎色變之感。

管中邪又道:“卑職定了下月迎娶三小姐,恐大將軍喝不到卑職那杯喜酒了。”

項少龍苦笑道:“希望有命回來喝管大人和三小姐的酒吧!”

管中邪雙目閃過嘲弄之色,笑而不語。

項少龍心中暗恨,卻又奈不得他何。

誰都知道今趟迎戰壓境的五國聯軍,幾乎是處於完全捱打、有敗無勝的局面。能將敵人勉力擋著,自己可還神作福。最不妙的是蒙驁剛被聯軍打敗得一塌糊塗,士氣消沉,自己此時去接手撐持,困難處可想而知。

兩人再沒有交談,直抵王宮。

小盤獨自在書齋等他。

這未來的秦始皇名義上是十八歲,還差三年就可加冕正式為王,長得更威猛壯健,見項少龍來到,離座搶前緊握他雙手,遣退下人後,拉他到一旁坐下,沉聲道:“師傅救我!”

項少龍嚇了一跳道:“沒有那麽嚴重吧,”

小盤苦笑道:“形勢不妙之極,五國軍隊會師函谷關外,七戰七勝,大破蒙驁,現在函谷失守。最不利是王齒在趙國邊境對著李牧亦頻頻失利,處於苦守狀態下,今趟若師傅不能擊退聯軍,我大秦危矣!”

項少龍忽然間又感到小盤變回了六年多前在趙宮那個頑童,心中湧起濃烈的感情,很自然地引用了諸葛亮出師表的名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小盤劇震道:“千萬不要提這個“死”字,現在只有師傅能力挽狂瀾。”

此時內侍來報,太後和眾臣已齊集內廷,恭候聖駕。兩人忙離開書齋,來到內廷。

除朱姬外,與會者包括了呂不韋、馮切、昌文君、王陵、李斯、王綰、蔡澤、雲陽君嬴做和義渠君嬴樓,後兩人近年都到了地方上治事,今次亦一起返回鹹陽,可見形勢真個危殆。

朱姬見到項少龍,一對美目立時亮了起來。她胖了少許,體態更是惹人遐思。

呂不韋見到項少龍,表面神態欣然,但項少龍卻清楚感到他心中正存有幸災樂禍之意。

行過君臣之禮後,義渠君贏樓報告道:“今次聯軍會師,分別是趙軍八萬、楚軍十五萬、魏軍十二萬、燕軍五萬、韓軍十萬,總兵力達五十萬之眾,破了函谷後,便按兵不動,築壘堅守,等待後援物資,現在蒙上將軍後撤二百裏,憑德水天險緊守河道,若再失守,敵人可長驅而入,如若沿水而來,二十天可抵鹹陽。”

項少龍至此方知形勢險惡到如斯地步。

昌平君接道:“現在我們在各地調動兵員,集師十五萬,加上蒙上將軍手上的十二萬兵,總兵力可達二十七萬人之眾,以之堅守可算有余,但退敵卻嫌不足。”

小盤皺眉道:“再沒法抽調更多人馬嗎?”

王陵稟報導:“敵人計劃周詳,由趙人、楚人分別牽制王上將軍和安大將軍,使他們難以分兵馳援,老臣想盡辦法,才能抽出這麽多人,其中狠多還是老弱和訓練未足的新兵。”

項少龍一聽下倒抽了一口涼氣,暗忖蒙贅的敗軍加上這批新兵老兵,這場仗還用打嗎?

朱姬道:“項大將軍對此形勢有何看法?”

項少龍不答反問道:“未知聯軍是否有劃一指揮的統帥呢?”

呂不韋沉聲道:“我們對聯軍的情況所知極少,其兵力多寡亦只是大約的猜測,據看該是以趙將龐爰為帥,此人精通兵法,實是李牧之外我大秦的最大勁敵。加上他們籌備多時,又有上趟未竟功而退的教訓,故今次我們再難以用計退敵,一切全要仰仗少龍了。”

項少龍正心中叫苦時,忽地想起若此仗敗北,敵人勢將兵臨鹹陽,但此事顯然從未在歷史上發生過,那豈非此仗非贏不可。想到這裏時信心劇增。

說到底,他最怕的人就是李牧,至於龐爰卻至少沒有畏懼心態,當然也不敢輕視。

再想深一層,既然命運注定了此戰怎麽都不會輸得連鹹陽都要被圍,自可放手大幹。

自己出身自特種部隊,頗懂奇兵之道,以精銳勝平庸。不若依足一貫作風,或有些微勝望。

想到這裏,豪氣橫生,哈哈笑道:“微臣已有定計,只不知各國統兵將領又是何人?”

眾人見他忽地變了另一個人般,均大感訝異。

小盤答道:“趙人是龐爰和司馬尚,楚人是武瞻,魏人是新崛起的大將盛年,燕將韓將分別是徐夷則和韓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