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勢不兩立(第2/4頁)

項少龍早知她不肯如此明目張膽,只是開她玩笑,聞言坐了起來,抱著她柔聲道:“不是說過任我為所欲為嗎?”

琴清赧然道:“至少也該待項大人決戰之後嘛!否則嫣然她們會怪我哩!”

項少龍喜道:“就此一言為定,若琴太傅到時食言,莫怪我給你招霸王硬上弓。”

琴清訝道:“霸王硬上弓!噢!你這人壞透了,噢!快滾!我不再和你說話了。”

看到她既窘且喜的動人神態,項少龍只覺陰霾盡去,再占了她一番便宜後,神舒意暢走了。

離開琴府,見天色尚早,順道入宮找李斯,把小盤定了他作九卿之一的廷尉這消息告訴了他。

本以為他會失望,那知李斯臉露喜色道:“小弟其實心中本渴望當此一職,但卻怕爭不過馮切,現既如此就更理想了。”

項少龍自知很難明白這類有關官職權力的事。但總知道李斯將來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大功臣,所以理該官運亨通。

李斯感激地道:“李斯之有今天,全是拜項兄所賜,我不知該說些什麽,才可表達出心中感激之情。”

項少龍謙虛道:“珍珠無論到那裏都是那麽光亮,我充其量只是把蓋著珍珠的禾草挪開了,而李兄就是這麽一顆珍珠,將來儲君能一統天下,正因有李兄之助。”

李斯笑道:“項兄太擡舉李斯了,我大秦自簡公推行租禾之政,獻公行改革,孝公用商鞅變法,惠文王再加鞏固,大秦無論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均有長足發展。際此天下久亂思治的時刻,我們實比以前任何時間更有統一天下的機會,唯一的障礙就是儲君尚未能真正掌權,事事均要太後蓋璽允準。但只待儲君行了加冕典禮正式登基,以儲君氣吞山河的雄才大略,必可完成這史無前例的壯舉,李斯只是給儲君提提鞋兒,牽牽衣腳吧!項兄休要捧我了。”

項少龍嘆道:“只是李兄這種不居功的態度,難怪道麽得儲君器重。”

說到這裏,忽有所覺,轉頭往入門處望去,赫然見到昌平君正陪小盤站在那裏,後者雙目異采連閃,顯是聽到李斯這番話。

兩人嚇得下跪施禮。

小盤大步走來,扶起李斯,感動地道:“李卿匆怪寡人不請自來,若非如此,就聽不到李卿肺腑之言了,李卿只要盡力辦事,寡人定不會薄待你。”

李斯卻是汗流浹背,若剛才錯說半句話,就一切都完蛋了。

項少龍與昌平君一道離宮,均贊嘆李斯鴻運當頭。這麽一番話,將使小盤對他推心置腹,而項少龍更從歷史中知道,小盤這秦始皇一生均對李斯言聽計從,原因說不定就在這十幾二十句話。

兩人並騎馳出宮門,轉入鹹陽大道,過了宮墻護河,兩旁盡是王侯公卿將官的巍峨大宅,其氣勢確非關中諸國能及。

不禁嘆了口氣。

昌平君油然道:“少龍剛到過楚國,應知該地的情況,南方富饒,更勝我大秦,若非我們得到巴蜀之地,根本連比較的資格都欠缺,但亦正是楚國之“富”,累死了楚人。”

項少龍聽得大感興趣,放緩馬速,訝道:“富總好過貧,為何偏是禍而非福呢?”

昌平君惋惜地道:“楚人既得海、銅之利和雲夢之饒,又有皮革、鮑、竹、金、珠璣、犀、玳瑁、果、布之富,且因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墮贏蛤,不待賈而足,地沃食饒,無饑饉之患,故人人溺於安逸,欠積聚而多貧乏。遇上戰爭,兵無戀戰之心,故勢大而不強,否則天下早是他們的了。”

項少龍心下同意,李園使是文采風流的人物,卻絕非刻苦耐戰之士。順口問起自己最熟悉的趙國。自己當年就曾以南馬北馬對楚趙作出生動的比較。

不知為了什麽原因,昌平君心情頗佳,侃侃而談道:“趙國土地亦廣,但山多地高,北部近林胡,民多強悍,像定襄、雲中、五原,本就是由戎狄搶回來的土地,人民好射獵而不事農商。至於位於原晉國的邯興、太原、上黨等地,又多舊晉的公候子孫,愛以詐力相傾,矜誇功名,生活奢靡。像趙君的後宮妃嬪就以百數計,婢妾披綺緞,酒肉有余,而民則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故雖有天下無敵之精兵,上卻無懂得運用之人,又妒嫉人材,否則就不會有趙括代廉頗而引來的長平之失。”

項少龍想不到昌平君如此有識見,刮目相看道:“這番話對趙人確是一針見血,其他列國的形勢又如何呢?”

昌平君得項少龍稱許,意氣飛揚道:“燕國地處東北,窮山僻壤,僅薊都似點樣子。可以撇開不論。韓國環境惡劣,人民大多居於山區,想積點糧貨也有心無力,若非有趙魏在背後支持!早給我們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