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後一面(第3/4頁)

兩人又驚又喜,顯是知道了在他提議下昌平君被挑了作左丞相的候選人。

眾人下馬後,昌平君苦笑道:“我也不知該感激你還是該揍你一頓了,儲君昨晚深夜找了我去說話,說你推薦我代徐相。唉,為何你自己不幹呢?若你肯做左相,我們這批人無不心服口服。”

昌文君更有點懷疑地道:“大哥若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時,那就變成因福得禍了。”

滕翼笑道:“真想不到這兩個小子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現在反怕了升官發財,真是笑煞旁人了。”

荊俊捧腹道:“有儲君和我們在背後撐你們的腰,確是不行時就打回原形好了,有什麽大不了哩!”

昌平君氣道:“你們倒說得容易,呂不韋現在權傾朝野,人人均趨炎附勢,爭相捧拍和仰他鼻息說話。少龍你自己躲在一旁,卻教我去與他擡杠作對,以後我還有安樂日子過嗎?”

項少龍摟著他肩頭,淡淡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嘿!什麽苦其心志,放心吧!有李斯在後面給你打點出主意,呂不韋又沒有了莫傲,還怕他什麽呢?來!我們該進去了。”

昌平君懷疑地道:“李斯的公務這麽繁忙,何來時間助我?”

項少龍向滕翼等打了個道別的手勢後,扯著昌平君兄弟去了。

百官跪拜行禮中,小盤穩坐王座,朱姬坐於其右後側處。

大殿王座的台階共分兩層,小盤的親衛由昌平君、昌文君兩人統率,由王座下的台階直排至殿門處,氣氛莊嚴肅穆。

除禁衛外,入殿者均不準攜帶兵刃。

七十多個文臣武將,穿上整齊官服,雁列兩旁,右邊以呂不韋為首,接著是王綰、蔡澤、賈公成、雲陽君嬴傲、義渠君嬴棲等一眾文臣,李斯和繆毒分別排在第十七和第十八位,官職算相當高了。

另一邊則以王陵為首,跟著是王齒、蒙驁、杜璧。

項少龍身為太子太傅,地位尊崇,居於杜璧之下,打後還有近三十人。

小盤首先表示了對鹿公的哀悼,宣布了大殮將於七日後舉行,當然是由他親自主持了。

項少龍見小盤從容自若,隱有未來秦始皇的氣概,心下欣悅。

各人正待稟奏,呂不韋首先發言道:“太後、儲君明鑒,我大秦現今正值多事之秋,先有東郡民變,接著徐相在魏境遇襲身亡,鹿公又因憂憤病故。誠宜立即重整朝政,填補空缺,勵精圖治,再張威德。”

頓了頓,又冷哼道:“血債必須血還,否則東方小兒,會欺我大秦無人矣!”

王齒怒喝道:“楚人實在欺人太甚,以為送上春申君首級,割讓五郡,就可平息我們的怒火,確是太天真了。”

眾臣紛紛附和。聲勢浩蕩。

小盤冷冷審視眾人的反應,淡然道:“是否須向楚人討回血債,因此事內中另有隱情,暫且按下不提。至於徐相和上將軍空出來的兩個遺缺,寡人與太後商量過後,已有主意。”

呂不韋大感愕然,望向朱姬,見後者毫無反應,心知不妙,沉聲道:“徐相遇襲致死一事,連楚人都直認不諱,未知尚有隱情?請儲君明示。”

小盤不悅道:“寡人剛說過暫把此事擺在一旁,就是擺在一旁,仲父難道聽不清楚嗎?”

這幾句話說得極不客氣,呂不韋臉色微變,向王齒和蒙驁使個眼色,閉口不言。

沒有了朱姬的支持,他那敢頂撞小盤。

王齒等想不到小盤如此強硬,一時間不敢冒失發言。

自商鞅改革秦政後,君主集權於一身,故若朱姬不反對,小盤確可為所欲為,除非把他推翻了;否則他的話就是命令。

小盤卻是暗中稱快。自項少龍離秦後,在朱姬和呂不韋的壓力下,他一直在忍氣吞聲。現在項少龍回來了,無論在實質上和心理上,他都感到形勢大改,那還不乘機伸張君權,借打擊呂不韋來達到震懾群臣的目的。

他若非這樣的人,日後就輪不到他來作始皇帝了。

大殿內一時靜至落針可聞。

朱姬首次發言道:“軍政院大司馬一位,由王陵大將軍補上,眾卿可有異議?”

項少龍聽得心中暗嘆,想到若這番話由小盤這未來秦始皇說出來,那會征詢各人意見。

王齒乃王陵同族之人,聞言欣然道:“王陵大將軍確是最佳人選了。”呂不韋本屬意蒙驁,但在這情況下,朱姬既開金口,已是無可奈何,不由狠狠盯了項少龍一眼,知道是他從中搗鬼。

蔡澤倚老賣老,躬身道:“左相國之位,事關重大,若非德高望重之人,必不能教人傾服,未知太後和儲君心中的人選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