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第一章 不死七幻(第3/4頁)

東邊最重要的虎牢由荊王王行本負責,附近重要的城池則出楊慶守管川、魏陸守榮陽、王雄守鄭陽、王要漢守汴州。這些將領大部份都是從舊隋隨他過來的,又成與他有密切關系,例如楊慶的妻子是王世充的侄女。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安排是派魏王王弘烈往襄陽,與錢獨關聯合堅守這洛陽最南面的重鎮,俾能與朱粲互相呼應。

其他有實力的大將如段達、單雄信、邴元真、陳智略、郭善才、跋野綱均被策封為各種銜頭的大將軍,由王世充統禦出征。

更厲害的一著是王世充公布全軍只有郎奉、宋蒙秋和另一心腹將領張志方是有資格為他傳遞詔令的使者,此著可見王世充的老謀深算,免去因手下叛變假傳旨意之禍。

楊公卿乃精通兵法者,把五千軍馬分作前、中、後三軍,互相呼應,又派快馬先行,占領往慈澗沿途的掣高點,確保行軍的安全。

寇仲與楊公卿在中軍並騎而行,均有點意興闌珊,沒有談笑的心情。

寇仲嘆道:“楊公對王世充這人知得多少?”

楊公卿皺眉道:“你指那方面的事?”

寇仲望往前方看不到隊頭延綿不絕的兵馬,沉聲道:“我是指他的出身來歷,他既是胡人,為何煬帝仍肯重用他?”

楊公卿道:“我不太清楚,只聽人說過他本姓支,屬西域那一胡族恐怕沒人曉得。他的老爹幼時隨母嫁霸城王氏,故改姓王。至於煬帝為何會重用他,應與他拍馬屁的工夫有關,對嗎?哈!”

寇仲聽出他語氣裏對王世充的憎厭鄙視,嘆道:“然則楊公你為何肯為他效力呢?”

楊公卿臉色一沉,滿懷感觸的道:“他從前不是這個樣子的,但自從鬥垮獨孤閥,更趕跑你,兼之大勝李密,便整個人都變了,且變得教人難以相信。若當年他就是如今這副嘴臉,我寧願自盡亦不會降他。”

接著往寇仲瞧來,目光閃閃,壓低聲音道:“少帥不是說過要我盡量保存實力嗎?”

寇仲暗吃一驚,低聲道:“你不是想現在就掉頭開溜吧?”

楊公卿道:“這是最後一個機會,少帥一言可決。”

寇仲的心臟“霍霍”躍動,又頹然搖頭,道:“若我們這樣開溜,保證張鎮周第一個開城迎接唐軍,而王世充則陣腳大亂,被李世民勢如破竹的席卷而來,那時我們的彭梁能捱得多久?”

楊公卿苦笑道:“我不是沒想過這些問題,只是要我和眾兄弟為王世充這卑鄙小人賣命,太不值得!”

寇仲搖頭道:“我們不是為王世充,而是為自己的存亡奮鬥。我有另一個較能兼顧楊公感受的提議:就是假設我們能把李世民迫回新安,我們便和王世充各行各路,如何?”

楊公卿淡淡道:“你到過慈澗嗎?”

寇仲聞弦歌知雅意,駭然道:“慈澗不是洛陽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嗎?”

楊公卿嘆道:“王世充一直想聯李淵對付竇建德,故把董淑妮嫁入關中作皇妃,又為表示友好,所以沒有對慈澗大造防禦工事。加強慈澗與諸城間的軍防是破李密後的事,故此慈澗的城防遠及不上虎牢與襄陽,比之你的彭梁城池也有不如,城周只十多裏,處於丘陵平野之地,無險可守。我們若要擊退李世民,只能與他在城外決戰。”

寇仲倒抽一口涼氣,心忖今趟王世充能發往慈澗戰場的軍隊,包括楊公卿的兵員在內,只在三萬之數,其他人須駐守各戰略要點,以應付李世民之外另四路軍的威脅進犯。至此才深切體會到李世民用兵的高明,迫得王世充無法集中全力迎擊他的主力。

楊公卿沉聲道:“李世民天策府諸將悍勇無倫,所部玄甲鐵騎雖只三千余人,卻有‘天兵’之稱,雜在唐軍中往往能發揮出難以估計的突破力,薛舉和劉武周均因此吃大虧。今趟慈澗之戰李世民有壓倒性的兵力,又因羅士信的投降而對慈澗和我方的形勢了若指掌,且有新安作後援補充,少帥認為尚有多少成勝算?”

寇仲想起自己的鑿穿戰術,如讓李世民的勇將天兵對王軍來個鑿穿,不但慈澗難保,三萬大軍能有多少人逃返洛陽亦成問題。

楊公卿續道:“所以若我們現在立即折往彭梁,再設法在李世民大軍壓境前先一步攻下江都,應是明智之舉。”

寇仲呼吸沉重起來,好一會才斷然道:“我們絕不能就這樣放棄洛陽,因為那不但牽涉到巴蜀的未來動向,更令我生出不如李世民的心態。在我看來,洛陽之戰大有可能是唯一使李世民吃敗仗的機會,在形勢危急下,我有把握說動竇建德南下來援,我的少帥軍亦可藉機發揮作用。慈澗之戰,我們不能退縮,否則退此一步,即無死所。我們要打的是損耗戰,李世民勞師遠征,無論補給如何完善,人總是會累的,我寇仲就以慈澗之戰,同李世民證明我寇仲並非易與之輩。王世充不是封我作甚麽他娘的護駕軍師嗎?兵權雖欠奉,但在千軍萬馬對壘沙場之際,那到他不聽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