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第九章 計劃周詳(第2/3頁)

丘南山接口道:“李神通首先率軍攻占黎陽以北竇建德的趙州,竇建德大怒親率五萬精兵南下,收復趙州,李神通損失慘重,倉皇退返黎陽,令李世績北攻西防的策略頓成泡影。現在竇建德正密鑼緊鼓強攻黎陽,一旦黎陽被陷,唐軍占領的其他城池如衛輝等便再不能守,竇建德可望於短時間內廓清入關之路,形勢異常危急。”

寇仲嘆道:“那等若迫李世民提早出關。”

張金樹道:“李世績並不是那麽易吃,且黎陽城防堅固,竇建德要攻陷它絕非易事。”

徐子陵道:“你們是否正采觀望的態度?”

張金樹微笑道:“徐兄猜個正著,暫時不要說這些煩擾人的事,不若我們找個地方喝酒聊天,再找人把箭大師請出城來,讓他親耳聽少帥斬殺深末桓的精采經過。”

話銳當時天下大勢,自“知世郎”王薄在長白山首揭竿聚眾起義,群雄逐鹿,各競智勇,到宇文化及於江都發動兵變,弑殺煬帝,中土遂成無主之地,各地強梁軍閥,紛紛借起義為名,割地稱霸,規模大小不一,但大多為看風駛舵之輩,依強者而附之,希望所投明主異日能一統天下,可封侯晉爵,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故分分合合,形勢變化劇烈。

本來勢力最大者首推李密,破宇文化及更使他攀上霸業的巔峰,可惜亦種下禍根,招致偃師慘敗,被迫降唐更是身敗名裂,再無可為。

四大門閥無論在隋末的政治和武林中,均為中流砥柱,是舊隋勢力裏最有機會取隋廷代之的有實力軍閥。宇文化及被殲,獨孤閥在與王世充鬥爭中落敗逃往關中依附李家,形勢漸轉為清晰分明,成為以關中為本和嶺南為據的李閥與宋閥北南對峙之局。

此時北方諸雄中,劉武周和薛舉被李世民破於柏舉和淺水原,雄霸江淮的杜伏威則不戰而降,在中原能與李閥擷抗者僅余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勢力。

南方諸雄,李子通、沈法興因長年交戰,自顧不暇,只有等待被殲滅的份兒,再無北上爭霸之力。僅余有實力之輩唯只巴陵的蕭銑和豫章的林士宏,亦因互相牽制,無力參與以黃河為中心最關鍵性的決戰場。

在這逐漸明朗的形勢下,寇仲變成宋閥從南方遠處探伸往黃河這決戰場的利刃。少帥軍雖是羽翼剛成,勉強守穩彭梁這根據地,卻是不可少覷。

首先少帥軍擁有彭梁北面的海港,能大做海上貿易,又得到宋閥源源不絕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少帥”寇仲不但是名震天下後起一輩最出類拔萃的高手之一,更是戰績彪炳,擅長以弱勝強,以少勝眾,沒有人敢懷疑他的軍事才能,比之軍功蓋世的李世民不遑多讓,成為李世民最顧忌的勁敵。

且李閥亦非沒有內憂,李世民與太子和妃嬪黨之爭,加上在北疆虎視眈眈隨時南下的突厥人的介入,大增難以預知的變數。

就是在這種種情況下,寇仲與徐子陵分手,帶著小獵鷹無名,獨赴趙州往見竇建德。只要能使竇建德與他看不起的王世充結成聯盟,將有機會使戰無不勝的李世民首次大吃敗仗,保住洛陽,令少帥軍爭取得喘一口氣的空間與時間,由翼羽剛長的小鷹變成一頭縱橫長空的威猛獵鷹。

經過三天日夜兼程趕路,寇仲於黃昏時份抵達趙城,守門將領立即飛報竇建德,劉黑闥親自出迎,兩人相見,自是非常歡喜。

劉黑闥早聽到他揚威塞外的消息,見他肩立獵鷹,贊嘆道:“塞外草原民族一向看不起我們,楊廣那昏君征高麗屢戰屢敗,更成外族笑柄。少帥今趟可使他們觀感大改,再不敢說我們中原無人。”

寇仲道:“李世民柏舉一戰亦轟動大草原,誰敢說我們中原無人。”

劉克闥愕然道:“少帥胸懷果然異於常人,對敵人亦這般推崇備致。”

寇仲與他並騎馳往位於城心被竇建德徵作指揮總部的都督府,只見街上情況如常,店鋪依然開門營業,民生沒受絲毫影響,心中暗贊,笑道:“低估敵人是兵法大忌,嘿!不要少帥前少帥後好嗎?我仍是那個小仲。”

不知是否勾起劉黑闥對素素的傷心事,這鐵漢低嘆一聲,沒有答話。

寇仲為分他心神,問道:“黎陽近來情況如何?”

劉黑闥精神一振,道:“李神通兵敗退返黎陽,與李世績閉門堅守,我們攻又不是不攻更不是,夏王正為此頭痛。”

寇仲道:“王世充那邊有甚麽動靜,你們不是與他結成聯盟嗎?若他肯派兵北上拖一把李世績的後腿,即使他如李世民般擅於守城,恐亦回天乏術。”

劉黑闥冷哼道:“提起這人我們便心中有氣,據探子回報,王世充把楊侗囚在含涼殿,迫他禪讓以便他名正言順的稱帝。你說這樣不懂形勢的人我們如何與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