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九章 千古帝都

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都壯,安知天子尊。

文物薈萃,千秋帝都。長安位於有“八百裏秦川”之稱的關中平原渭河南岸,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均建都於此。

南是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重巒疊嶂,陡峭峻拔,成為南面的天然屏障,有“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的磅礴氣勢。

北則有堯山、黃龍山、嵯峨山、梁山等構成逶迤延綿的北山山系,與秦嶺遙相對峙。

在這些山嶺界劃出來的大片沃原上,長安城雄踞其中,渭、涇、灃、澇、潏、滈、浐、灞諸水宛如晶瑩閃爍、流蘇飄蕩的珠串般環繞縈回,形成“八水繞長安”之局。這些河流猶如一道道的血脈,既給長安提供豐富的水源,也使長安充滿活力。“秦中自古帝王州”,正因種種戰略和經濟上的有利條件,自古以來,長安便得到歷代君主的垂青。

秦始皇贏政以之收拾戰國諸雄割踞的亂局,開創出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局面。到西漢張騫兩次出西域,開辟了長安至西域的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長安更升格為國際級的名城,聯結中外文明的紐帶。其況之感,只有東都洛陽堪與比擬。

隋朝建立後,創建新都,名為大興。唐代繼續沿用大興為都城,更名長安,取其“長治久安”之意,並不斷修建擴充,使之更為宏偉壯麗。

隋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份組成。宮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內的各坊從左、右、南三面拱衛宮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屬萬年,長安兩縣。

爆城和皇城乃唐室皇族的居所,郭城則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布局。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田。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其中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長安城內的交通主幹,其中最寬敞的是等若洛陽天街的朱雀大街,闊達四十丈,馀者雖不及朱雀大街的寬闊,其規模亦可想見。

長安除朱雀大街外,最著名就是位於皇城東南和西南的都會市和利人市,各占兩坊之地。市內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個市界劃為九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各種行業的店鋪臨街而設。每區之內,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內部通行。兩市為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酒樓食肆不少更是通宵營業,為長安城不夜天的繁華勝地。

徐子陵隨蔔廷、田三堂從明德門安然入城,踏足朱雀大街,亦為這不平凡且深具帝皇霸主氣象的都城的鼎盛局面震懾,感到要從這麽一個地方把楊公寶藏搬走,是多麽渺茫的一件事。

走在這條貫通長安城南北的主軸上,心中豈能無慨,想到歷經無數險阻,最後終抵此處,那種感覺確難以言宣。

為防止積水,城內主要大街兩旁設排水溝,寬若小川,在路口水溝交匯處,均鋪架石橋,形成長安的一個特色。大道兩旁,植有槐樹,不過際此寒冬之時,茂密的枝葉早由積雪冰掛替代,令人感受到隆冬的威嚴。

嚴寒的天氣,無損長安的繁榮盛況。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比之洛陽的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

興昌隆的長安主店位於皇城東南的都會市內,三個大倉則分設於郭城西南角的和平坊和東南角的敦化坊。

蔔延吩咐陳良負責把鹽貨存倉後,和田三堂及徐子陵同往主店,可見他對徐子陵的器重。

朱雀大街兩旁無論商鋪民居,均是規制寬宏的大宅院,院落重重,擁有天井廂堂。坊巷內的民居則為瓦頂白墻,單層構築列成街巷的聯排。宅門多作裝修講究的瓦木門擔,高墻深院,巷道深長,與熱鬧的大街迥然有異,寧靜祥和。

盎戶人家的宅院固是極盡華麗巍峨,店鋪的裝置亦無不竭盡心思智巧,擔桶梁架,雕飾精美,或梁枋穿插,鬥拱出檐,規法各有不同。得魯妙子建築學真傳的徐子陵瞧在眼內,自是興致盎然,津津入味。

目不暇給下,皇城的朱雀門赫然在望,隨著蔔延和田三堂,徐子陵策馬轉入貫通城東春明門和城西金光門的光明大街,夕陽斜照下,朝又被稱為東市的都會市馳去。

寇仲被請到艙廳進晚繕,列席者除沙家三兄弟沙成就、沙成功和沙成德外,尚有沙福、陳來滿和一個叫毛世昌的人。

毛世昌只是中等身材,可是背厚肩圓,步履沉穩,該是擅長硬功的高手,乃沙家的首席護院。四十來歲的年紀,說話帶點江湖的圓滑味道,態度倒不令人討厭,還有點風趣,不時露出親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