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迷宮悟 第三章 血戰驚雁(第5/6頁)

畢夜驚回頭一望,顏列射卓立十丈開外的一個亭頂之上,專心運氣調息,剛才一箭,看來消耗了他大量真力和精神。

畢夜驚還在思索,一股殺氣攝身而來,急忙回身反擊。只見矛宗直力行面容肅穆,形如銅鑄,將攔在面前的蒙軍紛紛挑殺,接著一矛接一矛向自己攻來,每一擊都是只求傷敵,這樣的仗,如何能打,畢夜驚腳下節節後退,轉瞬兩人退出長廊,在花園內展開生死決戰。

田過客知道直力行心意,韓公度之死使他下了拼命之心,要為摯交之死取回代價,況且敵方高手如雲,假若直力行與自己放手大開殺戒,牽制住敵人的主力,傳鷹在壓力減輕下,或可趁機進入秘道。

田過客向傳鷹打個招呼,回身殺返敵方人海之內。傳鷹則展開身法,撲入右雁翼殿內,一面重溫韓公度所傳授進入秘道的法則。他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所有並肩作戰的戰友均已離他而去,由這一刻開始,他便要孤軍作戰。整件事的成敗,變成了他肩上的責任。

傳鷹剛撲入右雁翼殿,只聽得一聲大喝道:“停住!”

傳鷹停在門前,轟隆轟隆之聲在身後響起,大鐵門開始關上,但傳鷹又勢不回躍出去,以他的身手,雖可以及時穿門而出,但大門關閉後,出去後便欲進無門,一切的犧牲,完全白費,所以無論留在殿內如何兇險,他也要應付。

身後的鐵門轟然一聲關上,整座大殿頓成密封,超過三十個以上的箭手,分布在最有利的位置,箭頭都指向自己,一個書生打扮的中年漢子,站立在另一道亦已關閉的偏門前,後面一排的站著七名蒙古大漢,手上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兵器,蓄勢以待。

傳鷹施展內視之術,暗察自己的體力狀況,發覺已接近透支的階段,實在不宜浴血苦戰,可是看情形亦不由自己去選擇,中年書生本身既是個高手,加上身後七名猛將和三十名箭手,這場仗看來有敗無勝。況且要搏殺這批敵人前,還要先在這毫無遮蔽的空殿內,憑單刀應付威震天下的蒙古箭術,想想也令人沮喪萬分。

傳鷹以最快的速度打量右雁翼殿內的形勢,正如韓公度所描述的,通往迷宮的九個入口已經出現,每排三個,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大殿的中心,每個入口約有一丈的距離,裏面黑沉沉的,仿如通往幽冥的無底深潭。傳鷹知道只有其中一個才是真正入口,而這秘密,亦是現時唯一可以倚賴的本錢。

殿中形勢璧壘分明,傳鷹孤單地立在近門的一邊,另一邊門前是中年書生和他背後的蒙古高手,箭手以書生為中心,於兩邊伸出作扇形的分布,彎弓搭箭,瞄準傳鷹,對立約兩邊對手之間,是九個深不可測的地洞,大殿與外間完全隔離在兩邊緊閉的大鐵門外。

中年文士眼中寒芒閃動,傲然道:“本人崔山鏡,受命當今皇帝之弟思漢飛,全權在此負責。”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很仔細地觀察傳鷹每一個表情,嘗試找出傳鷹的弱點,加以利用和進擊,不戰而屈人之志。

傳鷹面上不露半點表情,似乎就這樣站上一日一夜,也不會氣悶,崔山鏡暗忖此子心機深如大海,有異常人,一般人在這樣的情形下,一是惶急不安,又或急謀應變,絕不似此子之滿不在乎。

崔山鏡面容一整,提高聲線道:“閣下身陷重圍之內,絕無生理,即使閣下盡殺殿內之人,但我方援軍轉瞬即至,閣下仍是毫無機會,不如來個交易,若閣下坦告進入地下迷宮之法,本人代表皇爺保證閣下在絲毫不損下,離開此地。”

傳鷹大動腦筋,盤算種種應付之法,忽然看到崔山鏡後的蒙古高手,聽到崔山鏡以他的安全離開來做交易,都露出不滿的表情。傳鷹暗忖這批蒙人必是因為自己滿手都是他們族人的鮮血,自然欲置己於死地而後快。見崔山鏡許諾讓自己離去,當然不快。其實這也要怪崔山鏡平日心高氣傲,除了思漢飛等有限幾人外,可說目無余子,與其他蒙人的關系並不和睦,加以蒙人一向看不起漢人,大家之間的歧見與日俱增。在這千鈞一發之時,缺乏了解和默契。

傳鷹心中一動道:“崔兄你有何方法保證你的承諾?”

崔山鏡見傳鷹語氣大有轉機,喜道:“這等事必在事後始能證明,閣下可有提議。”

傳鷹道:“現在此殿大門緊閉,崔兄你如食言反悔,我插翼難飛。崔兄如有誠意,何不馬上命人打開我身後大門,那我立即揭露進入地下迷宮之法,到時就算崔兄出爾反爾,也有一線逃走的機會。”傳鷹這提議非常高明,崔山鏡如果連這點也辦不到,足見毫無誠意了。

崔山鏡略一沉吟道:“這個使得,閣下請走前五步,免得開門後你立即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