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內廷之會

龍鷹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般,雙目異芒閃閃,冷靜的道:“現在默啜得遮弩叛兄歸順,對付突騎施娑葛的籌碼劇增,娑葛剛因與遮弩分裂,國力大減,彼長此消下,更不是默啜對手。”

婁師德道:“剛接到安西都護府傳來的消息,遮弩在默啜支持下,率五萬突厥兵,攻占碎葉城,娑葛該已余日無多。”

除武曌和狄仁傑外,各人均臉現驚容。

突厥地大兵多,早形成能與中土分庭抗禮之勢,甚且尤有過之,攻打中土的邊塞區域,次次勢如破竹,被默啜予取予求。但因中土後續力強,邊疆重鎮城高墻厚,故只能速來速退,采取擄人掠貨的戰略,希望可逐漸削弱中土反抗的力量。但其長久的國策,仍是擴張霸地,縱的策略不成,遂變為往中土外的其它民族開刀。龍鷹於擊敗盡忠和孫萬榮時,順勢殲滅了突厥入侵的大軍,保持了契丹的元氣,更令奚和契丹團結抗拒默啜,已暫時粉碎了默啜往東北擴張的勢頭,硬壓下默啜的氣焰。

突騎施與突厥同種而國異,一直是默啜擴張策略的頭號目標,突騎施更是人多地大,且成了突厥往西擴張的障礙,故而不肯向默啜臣服的娑葛,正是默啜的眼中刺。如若突騎施被默啜兼並,突厥不單國力大增,且得到西進之路,安西四鎮危矣。

雖明知在西域目下的形勢,默啜必藉遮弩之助,向娑葛用兵,可是得婁師德親口證實,中土的噩夢已成真。

這消息直接證明了龍鷹料敵如神。

而眼前的會議,正是針對此而召開的。

房融是個矮胖子,與韋承慶同是三品宰相級的大官,未語先笑的道:“遮弩手段殘忍,窮兇極惡,素懷野心,如此一個人,怎肯臣服於默啜?”

龍鷹笑而不語,又向武三思發出暗號。

武三思今次卻猶豫起來,欲言又止,該是不願令房融丟臉,從而讓龍鷹猜到,即使房融非是武三思的人,亦與他有關系。

張柬之微笑道:“我們的鷹爺曾與遮弩交手,是最有資格答房大人這個問題的人。”

眾人目光全集中到龍鷹身上去。

龍鷹朝武曌瞧去,見她雙目射出奇異的神色,在自己和武三思兩人間來回巡梭,知她像狄仁傑般,看穿兩人在唱雙簧。心中好笑,道:“兇殘的手段,可是王者的手段嗎?遮弩的窮兇極惡,正代表他缺乏智慧,有勇無謀,如此般的一個人,哪是默啜對手?鳥盡弓藏,遮弩的命運早注定了,不是被我幹掉,就是難逃默啜的毒手。”

房融立即無言以對,只好尷尬的點頭同意。崔神慶是房融同一條線上的人,為給房融挽回顏面,發言小心多了,道:“默啜想收得突騎施人的大片土地,又要去除遮弩,沒有數年時間休想成功。我們或許不用做任何事,已可爭取得三至五年的休養生息、加強邊防的時間。”

他的論見條理分明,符合形勢的發展,即使是狄仁傑一方的官員,亦有人點頭表示同意。如果這武功高強的當朝大官立論正確,龍鷹早前說的,便是廢話。

龍鷹終明白因何會議可以變得冗長,不像他們在風城時,兩三句話可做出決定,不但因有的是時間,還因此為向女帝顯示政見和才智的難得機會。

龍鷹好整以暇道:“突騎施之於突厥,等於吐谷渾之於吐蕃,吐谷渾落入吐蕃之手,我們和吐蕃失去緩沖,於是吐蕃人大舉往外擴展,東犯青海,南侵洱滇,且揮軍北上,攻占我們安西四鎮。需要多少時間呢?根本不用花任何時間,因為不論吐蕃和突厥,甚至回紇,契丹和奚,全是部落式的民族,慣了以戰養戰。勿要因現時突騎施的強大,以為很難平定,只要打垮娑葛,其它酋頭絕不會激烈反抗,因為他們並不如我們般有根深蒂固的國家觀念,而是習慣了追隨最強大的部落和大酋。突騎施和突厥同源同種,在突騎施的部落眼中,只是換了同族的另一個部落來領導他們吧!”

又道:“希望聖上不會怪小民仍在賣關子。”

今次沒有人笑得出來。

吐蕃之禍,眾人記憶猶新,且是余悸仍深。

崔神慶不得不首稱臣,道:“鷹爺看得比小臣透徹。”

龍鷹又對朝政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到了明主的關鍵性。如換了主事的是個昏君,崔神慶說不定還會狡辯下去,但在英明神武的武曌前,誰敢強撐不休?

魏元忠贊嘆道:“鷹爺對塞外形勢,囊括古今,識見之高,使人擊節贊賞,有鷹爺為我大周軍主持大局,實我大周之福。”

武曌若無其事的道:“不論奚人、契丹人,龜茲人、於闐人,又或從蒙舍詔人送來的國書,均不約而同對龍先生推崇備至,奚人和蒙舍詔人更認為龍先生是另一個‘少帥’寇仲,朕也認為我們的鷹爺,絕不在少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