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半年成果(1)(第2/2頁)

“天陽還真是窮,我頭一回見工地上用這麽多三輪來拉貨的。”陳處長樂呵呵的笑,還指著攪拌機說道:“那機器看著也是地方小廠搞的,不倫不類。”

蕭金浪瞥了眼,淡淡說道:“天陽肯定比不了帝都,但這裏的老百姓也在想盡辦法發財致富。

今年天陽的經濟增長必然超過十五個點。你看到的這條路,就是市裏向企業搞實物貸款借錢修的。這家企業就是‘聖光’。

‘聖光機械’靠造三輪車和攪拌機起家。你看到的都已經是第二代產品了,早期的產品還不如現在的呢。”

‘聖光’的第一代攪拌機壓根就是工人們自己瞎琢磨打造的,每小時的出料量只有可憐的五個立方。

在三線骨幹加入之前,周青峰就把天陽的技術力量招募來,正兒八經的設計一款水泥攪拌機。

天陽市內的國營供應商幾乎是被周青峰用刀子逼著改善產品質量,讓懶散的管理者和工人如同挨鞭子的奴隸般振奮。

國內八九十年代的國企問題根子並不是技術和資金,大多是臃腫而低效的管理。

事實證明,只要管理跟上來,哪怕技術差點也是可以生產出質量過關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在國內國外同樣有市場。

高端產品市場其實很小,反而是低端產品市場廣大。

‘聖光機械’就用兩三個月時間,升級的第二代滾筒式水泥攪拌機每小時出料量達到二十個立方,這已經算合格產品了。

“別瞧不起這些攪拌機和三輪車。就靠這麽些低端的設備工具,天陽市的基建搞的挺不錯。

天陽人口多,農業沒啥出路。但就這麽個工地,幾百個農民就有工作了。雖然他們月收入才幾十上百的,但比種地可強多了。

我們跑的這條路,明年下半年就能修通,工期和投資比正常情況縮短一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聽了蕭金浪的講述,陳處長嘖嘖稱奇,反問道:“承包這條路的是什麽人?工程預算多少?”

“施工單位是和諧建設,周青峰搞的工程公司。他一時半會沒人手,就拉好些鄉鎮建築隊掛靠,吞並後統一管理。”

“這豈不是左手倒右手的買賣?”

陳處長的語氣一變,戲謔說道:“跟政府搞好關系搞工程實物貸款,用的還是自家施工隊。

周青峰挺會做生意的嘛。這其中得賺多少?”

“還款周期十年,利潤大概是兩倍。但考慮到現在的銀行利率,這基本是白送的工程。”蕭金浪說完給了一句結語,“你們根本不了解周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