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技術現狀(第2/2頁)

比如‘運十’是七十年代由640所設計的,當時很超前的使用了美標做結構標準。

比如機體大型鍛件用LC7標號的鋁合金,又薄又輕,可以大幅減重,提升飛機性能。

可兔子是八十年代才引進技術,九十年代才搞定鷹醬五十年代的鋁合金材料LC7。等640所的設計完成,負責制造的5703廠就傻了眼。

廠裏只有蘇聯標準的LC4鋁合金。圖紙上的大鍛件只能改成小鍛件拼湊焊接。性能不達標,機體超重,使用壽命還低的要死。

如果是軍機,部隊只能捏鼻子認了。可這造的是民航客機,這麽超前設計,野蠻制造是不行的。

科技發展沒有捷徑。

宣傳上經常有‘少花錢,多辦事’的調調,但這種不講科學規律的蠻幹必然會被科學懲罰。

現在老丁的團隊,乃至‘聖光’請來的所有顧問團隊都在給周青峰做工業規劃。但所有聰明的大腦都得面對自然規律。

使用國外的高標準,國內的廠房,設備,材料,乃至人員往往就沒法用。

將就國內的技術現狀,想要做出高標準的產品就必然不可能。

面對這種困境,中國的做法是‘引進’。

就如同魔都的寶鋼,整個生產線從日本引進,人員送到日本‘新日鐵’去培訓。哪怕生產線建成,很多耗材還要從日本進口。

全都要花外匯,被小日本宰了好多年的‘肥羊’。

對於周青峰來說,這條路直接就被堵死了。他可沒那麽多人力物力引進國外的生產線,必須走一條自己的路。

‘聖光’招攬了幾百號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但幾乎所有人都問周青峰同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走什麽樣的技術路線?

走原來的老路?還是走國外的新路?

肯定是要走新路的。

但走新路,沒有配套的產業鏈配合,就跟水中撈月般只會落得一場空。

“能不能立足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創立一套臨時性的標準?”

周青峰也反問一句,“我們也不求大求全,就拿發動機外殼做個試驗項目。行不行?”

自己搞一套先進點的標準湊合用?

大家都覺著周總有點異想天開。這個工作量太大了,耗時耗力,要做大量的研究和測試,可不是幾百號人能搞定的。

眾人還是搖頭,“周總,土法上馬行不通啊?不行的,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