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和諧’系

周青峰離開的半年,何玉蘭也跳出了馬王村。她本是拘謹膽怯的性子,可冰冷的心被個臭小子撩撥的火熱,突然又被強制冷切。

這半年來,她恨的要死,就想揪住周青峰問一句為什麽?

可等周青峰回來說聲‘對不起’,這‘小嫂子’瞬間原諒了他。啥仇啥怨都沒了,真像個大姐姐般貼心溫順。

半年的時間對於何玉蘭來說是個莫大的歷練,她在南頭鄉到處收菜販菜,每天和各種人打交道。好的壞的,痞的賴的,她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來應對。

半年後,周青峰想要有一個紮根底層的體系為自己輸送人力物力。玉蘭一個電話打到鄉裏,熟人幫忙傳個話,招呼幾聲。隔天這事就搞定了。

鄉村裏並非沒能人,只是先天環境限制,難有後天發展的機會。何玉蘭大旗一展,就跟招兵買馬似的。

先來幾個懂財務的,再來幾個會開車的,有頭有臉的長輩帶著七八個子侄就能構成一個小團隊。何玉蘭只要籠絡住十來個小團隊的頭領就行。

這是鄉下人管理的土辦法,沒有什麽太高深的技巧,適合帶領只有小學乃至文盲水平的農民工。雖然有諸多缺陷,但現階段只要能做到令行禁止,把人力資源利用起來就行。

南頭鄉是周青峰發家的地方,鄉裏機修廠到現在都是‘聖光機械’唯一的生產地。何玉蘭開著‘長安之星’風風光光的回去,告訴所有人——我男人又回來了。

有了主心骨,那就是不一樣。

鄉裏主動有人來聯系,包了幾條駁船到太平橋垃圾倉庫。每天按時將蓄積池裏的淤泥用泥泵抽走,拉去肥田。水運便宜,運量又大。隨便一條駁船就能裝個一兩百噸。

生活垃圾中的廚余部分被膠質怪處理,形成的淤泥發黑,富含有機質。

而天陽地處南方丘陵,土地普遍是肥力貧弱的紅土,種地需要大量化肥。若是能用這種淤泥來改良土質,地面覆蓋上三十到一百厘米,那便是天大的好事。

周青峰免費送,農民免費得,皆大歡喜。

一周過去,之前那頭膠質怪已經一分為二,每天處理能力得以倍增。但目前一個地下處理空間最多也就囤積五百噸生活垃圾。

但很顯然,周青峰大大低估了垃圾處理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他臨時打造的這套地下處理流程效率太低。

為了提升處理能力,周青峰後續將修建封閉式的地面垃圾堆放處理場,要求一次性可以堆五萬到十萬噸。

亡靈的工作將只用於垃圾初選,挑出其中大件物品和明顯可回收物品。剩下的垃圾將進入滾筒篩和振動篩,用機械重點分離出廚余垃圾,這些就可以直接喂給膠質怪消化掉。

二次分離後的剩余垃圾大多是紙張,塑料和廢舊衣物類的纖維。它們將接受磁選和風選,用工業化的方式再次分離,確保將其中可回收的部分都挑出來。

最後無法處理的殘渣,幹脆高溫燒掉算了。

這才是生活垃圾處理的正確辦法,是周青峰讓遠在香港的書魅索菲亞專門查了國外資料才知道的。使用機器來輔助,遠比他自己臆想的流程更高效。

除了投資有點大,設備方面都沒有什麽太大的難點。若真想月處理幾十萬噸,這套流程是必須的。至少亡靈不會覺著勞累和枯燥,負能量耗盡後,它們返回冥界休息就可以。

簡直就是永動機般的好勞力。

不過現在,除了給地下空間補充五百噸垃圾,周青峰就只能把後端處理的工作交給從南頭鄉雇來的一百多農民工了。

和諧商行,下屬‘和諧物流’‘和諧回收’‘和諧超商’三家公司,何玉蘭用兩天時間開了這三家企業。‘聖光機械’近期的機動三輪車產量全部批給了這三家公司。

‘和諧回收’對接太平橋的垃圾倉庫,農民工每天定時定點去倉庫堆放場運走由亡靈挑選出來的廢品。他們會對廢品進行檢驗和再分類。

比如對於廢棄家具,舊衣物,廢家電。好些東西只要修一修,洗一洗,拆一拆,立馬就以低價重新進入市場低價銷售。這些東西都極受底層老百姓的歡迎。

三十年後的社會有驚人的浪費,幾乎每戶家庭每年都能丟掉大批還能用的生活物品。比如家具中,小到桌椅板凳,大到床鋪櫥櫃,幾乎是任意的丟棄。

至於舊衣物就更是誇張,尤其是童裝。小孩子長的快,家長又舍得買,幾年功夫就能囤積一批再也穿不上的衣服。除非生二胎,這些衣服就只能丟。

至於家電,往往因為外觀破舊或者性能落後就被丟棄換新。出現在生活垃圾中的大小家電數量太多,貨值又太低,周青峰也沒那麽多‘修復術’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