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一廠之主

沖壓機在哐當哐當的發出單調聲音。沖頭下的模具每經受一次撞擊,就會有一枚‘金屬飾品’從熱鋼條上脫離,掉進機器下的收集槽。

異界的鍛造場才剛剛建設,融鐵爐生產效率低,連鐵水都無法生產。粗制濫造的風力鍛機問題百出,只能將低劣的海綿鐵加工成柔軟的熟鐵。

將熟鐵和生鐵疊加再鍛打,才能得到所謂的‘花紋鋼’。但這個過程效率很低,遠遠不能滿足周青峰目前的需求,打造大件物品還能湊合,但小件金屬器就很困難。所以……

南頭鄉機修廠內,老式沖壓機上掉落的‘金屬飾品’怎麽看都像是箭頭。完成沖壓後,這種‘金屬飾品’還會被工人拿去打磨,鉆孔,構成大小一致的合格品。

周青峰絕不會承認這是箭頭,出貨單上也明確寫著是‘金屬飾品’。它為菱形,邊沿銳利,鋼制,很輕,重量在十克左右。以他的攜帶量,每天可以帶走近一千三百支。

在技術落後的異界,一千支箭矢是很大數量。人們很難生產這種精巧的金屬件。獸人甚至只能用骨制箭頭,人類也用銅來鑄造。像擠香腸般的沖壓,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在技術落後的南頭鄉機修廠,老舊的沖壓機每天可以沖幾千個‘金屬飾品’。完全滿足周青峰的需要。這些產品將被運往異界,裝配上木制箭杆就是上好的箭矢。

生產‘金屬飾品’只是這鄉間小廠的小任務,它現在的主要工作其實是維修。‘機修’廠嘛,機械修理的意思。

周青峰被趕鴨子上架,原本是想研究一下‘土法煉鋼’,卻硬生生的承包了南頭鄉唯一的制造企業。

全廠三十七人,幹活的只有十三個。其他都是吃閑飯的。廠裏還欠下一屁股爛債,高達十幾萬。

這個爛廠子是全鄉最大的包袱,鄉裏早就想把它踢出去,奈何一直找不到‘接盤俠’——在考察過廠裏的債務和資產狀況後,周青峰斷然拒絕當這個冤大頭。

但周青峰轉口就表示自己願意租用機修廠的廠房和設備,並單獨聘用職工,成立新的機械廠——過去的麻煩別來找我,我只要新開爐灶。

鄉裏倒是痛快,幹脆讓原機修廠破產,同意周青峰的重組要求——但凡能安置些職工,繳納些利稅就算好的,省得他們整天鬧事。

這機修廠雖然破,但比周青峰在異界的鍛造場可強多了。他正兒八經的成立了一家企業‘聖光機械’,所有手續都有人幫他去跑,接手的當天就重新聘用原本廠子的二十多人。

沒錯,周青峰還多聘用了幾個人,月薪從五十到一百五十不等。他借此一舉成為南頭鄉制造業巨子,並被公認為首富。企業受聘職工對此頗為自豪,與有榮焉。

深入了解機修廠後,周青峰才發現這家鄉裏的集體企業是‘爛船也有三斤釘’。它賬面上沒現金只有債務,但在鄉裏居然有好幾個倉庫,庫房占地大不說,裏頭堆了大量破爛。

除了加工周青峰指定要的箭頭狀的‘金屬飾品’,他在企業成立當天就將創造效益放在第一位——老少爺們都別閑著,開始幹活吧。

機修廠嘛,重點其實是農機修理。

原本的廠子為什麽衰敗,周青峰也不管了。反正都是些吃裏扒外,狗屁倒灶的事,一點不新鮮。類似的情況在九十年代多如牛毛,談太多不和諧。

成立新廠後,周青峰沒給‘聖光機械’什麽特別的優待。他就是剝離了原有的包袱,並注入了一萬多塊資金,給供應商現貨現結,給職工發一筆安家費,讓所有人又有了奔頭。

原機修廠的倉庫裏積累的待修設備全部翻出來,小到農田水泵,中到車輛發動機,大到電網變壓器,啥亂七八糟的都有。

小問題的,周青峰用修復術隨手搞定。當天就有十台水泵被送到幾個村裏,農田灌溉都要用的。大件設備若是結構損壞,則需要廠裏老師傅帶著學徒手動加工零件進行替換。

實際過去幾年積累的工作,兩三百件待修設備,二十來個職工只用半個月就搞定了。單單是修好一台變壓器,就讓鄉裏兩個村子的電網恢復正常供電——為此增加的GDP就要算在周青峰頭上。

過去南頭鄉機修廠淪落到只能打造鐮刀鋤頭等農具的地步。現在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破設備,卻好歹能真正幹點活了。

修好一台拖拉機,就能立馬大幅降低耕作中的勞動強度,把勞動效率提升十幾倍。好的設備誰不想要?只是過去的機修廠實在被折騰廢了,拖累鄉裏的農業生產。

在‘聖光機械’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後,全鄉十幾個村子立馬又送來上百件需要修理的農機。

這才是真正的創造價值,帶動GDP的增長,讓周青峰有些歪打正著的欣慰。他出售‘未來垃圾’獲得的資金終於派上用場——這叫做投資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