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矩陣科技(第3/4頁)

(這就相當於,一個城市所有居民若是猛花馬雲的錢,有可能把一個地區的物價提升好幾倍,但是“馬雲變傻”讓一個城市的民眾隨便花自己錢的概率基本為零。)

宙遊現在被開放了矩陣科技,但同時也按照一定標準被限制。

……

在光橋內,宙遊感覺到無數光點在倒流。自己那好似能量和物質混合的軀體中也在不斷地散逸光點。

在好奇中,宙遊發現自己可以抓住、控制一個光點,挪動這個光點,如同淩空繪畫一樣,做出了一個花朵。

當然,若是將線條構建成了齒輪立體結構,稍稍一推就轉動起來,再給這個齒輪帶上一個杠杆,可以帶動空間中別的東西。

宙遊:“這東西好玩。”

然而隨後宙遊發現,這自己構建的線條亮了一段時間後,暗淡下來,徹底消失。進而這個傳導機械力模式崩塌。

宙遊詫異問道:“這玩意維持不了太長時間?”

智能介紹:矩陣的杠杆維持需要物質。物質徹底散失完了的,杠杆就會失去傳導能量的效果。這是必有的傳導損失。請確保你制作的導能結構,始終能有物質補充。

宙遊:“怎麽補充物質?”

智能卻沒有說,很顯然是要求宙遊自己判斷摸索——摸索不出來?蠢人不配用高科技。

宙遊只能開始嘗試。在幾次架構後,發現無論什麽結構都有持續黯淡的趨勢,但只要自己時刻和結構一端保持接觸,盡管結構隨著復雜也會黯淡,但是不會消失。

宙遊總結原理:只要自己把所有結構的線路,線頭都鏈接在身上,嘖嘖,這就能讓整個結構常亮了,而自己身上也不散溢光點了。身體散出的物質流量,基本上全部維持這個杠杆齒輪結構。

宙遊心裏恍然。

在持續測試中,宙遊發現,自己構建的杠杆線條越長,消耗的物質散溢越多。而自己身體散溢量,應該就是限制。

比自己更高級別的公民,會被允許帶著更多物質在光橋穿梭。

而理論上要是帶著太多的物質在光橋穿梭,那麽在透鏡上的彈射過程中,需要的測算操作也就困難許多。

所以說,天體級別智慧匹配的光橋使用權限,是因為天體級別智慧操作恒星基建系統能做到,而並非文明給天體級智慧開後門!

而宙遊現在距離恒星基建八字沒一撇,現在的權限,是真的由大人允許的權限。所以要好好設計一番。

……

矩陣科技到底怎麽玩?

鐘聲文明在一萬五千年前有三個流派。

第一種:直接構建身體強化自身的,按照自己的身軀結構,構成強大的杠杆。

初學者得給自己骨架構成一個網絡,自己杠杆簇對接肌肉上。肌肉平時能夠像上樓梯蓄積重力勢能一樣蓄積力量,而只要根據運動神經命令進行釋放,軀體能夠瞬間獲得十倍的人體素質。

至於升級後在皮膚表面布置密集的杠杆面,那就真的能夠硬抗各種動能傷害了。——當年碳星出來的智慧體喜歡這樣玩。

第二種:直接構建絕對垂直的線條簇,動輒是一兩光年。從一開始就構建的這條線條簇,切面結構越復雜(像素越高)能傳導的信息越復雜。很顯然,這種信息簇是用來傳導物質信息。

例如一塊碳,放在自己這塊信息簇面前。那邊自己的基地收到自己指令,迅速傳送信息將這塊碳變成鉆石。

物質信息投影技術。——磁雲星派系的人喜歡這個流派。

第三種:就是直接從無到有造了。直接杠杆系統構成一個龐大生產體系,先是構建拇指大小的納米生產顆粒,然後納米生產顆粒汲取很多能量,在杠杆系統下一步步升級為復雜的制造工具體系。

隨身制造系基地。——土之星早期探索者以這個流派為正統。

至於當代,初用矩陣的人,也多是在這三條思路中。

波增和負責這一塊的系統,事先沒有告知宙遊矩陣科技,其實也感興趣宙遊到底會制作出哪一種傾向,這個和看‘孩子周歲抓周’的心態一樣。這兩個家夥還為此賭了兩個有機星球命名權。

而宙遊呢——

在經過了漫長的搭建後,結構終於完成了!

這是一個半徑三公裏的球形區域,這麽龐大的線條,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部分閃爍不可觀察的光,這說明傳導規模非常小,就和蜘蛛絲一樣,僅僅能感應覆蓋範圍波動。

這個球形區域,一共分為六萬七千八百個層面,內圈層面密集,外圈層面疏散。這些線條構成的球層中,有一個個滑動軌道鏈接,有眾多小球能在其中移動。在最內層,小球的體積只有數厘米,然而通過滑動軌道來到外層的,能夠膨脹到一米。而一共有三百六十個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