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6章 世家的反應

說起荀氏,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荀(gou)彧(huo),畢竟是三國時期,荀氏第一名人,王佐之才,被曹操成為吾之子房,當然,其個人能力也名副其實。

但要說起他這一代,荀氏還有一人,其本身能力並不在其下,而因為一些另外原因並不被歷史所銘記。

荀悅,字仲豫,東漢史學家、政論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孫,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儉,荀氏八龍之首。

歷史上,漢靈帝時期宦官專權,荀悅隱居不出,獻帝時,應曹操之召,任黃門侍郎,累遷至秘書監、侍中。

《左傳》有三不朽之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而荀悅一聲,著書立說,寫有《漢紀》三十篇,《申鑒》五篇,其外還有《崇德》《正論》《荀侍中集》等幾十篇。

著書立說這一點上,荀諶沒有記載,荀攸僅有一卷《魏官儀》,荀彧更是只有一些只能稱之為言論的《迎駕都許議》《散齋得宴樂議》等作品。

當然,也有可能他們事務繁忙,沒時間寫東西。

但,不得不說,荀悅其人之才學,只是,由於其言論和政治主張,並不會當時主流政治環境認可,這才不得重用,其著的書,也大多被失傳。

最能表明其政治主張的便是《申鑒》5篇,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並,主張為政者要興農桑以養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

其中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並,宣文教三種思想簡直就是離經叛道,沒被直接弄死,都是看在他是荀家人的面子上了。

雖出身儒家正統,但荀悅倡導法制,其中‘從道不從君’的思想更是不為統治者所喜。

因為其重重思想,即便再荀家之中也不被大家所喜。

“我要去齊郡!”荀悅面色沉靜地看著荀家家主,一字一句地說道。

沉默半晌,荀家主擡頭看著荀悅,“你想好了?”

“想好了!”

“那便去吧。”家主明白,由於荀悅的思想問題,是不可能被其他諸侯接納的,現在劉備發出招賢令,算是荀悅的一個機會。

再者,劉備雖然這次鬧出軒然大波,讓各大世家不喜,但不代表他們看低劉備,正因為這種果決,他們更能想到,劉備會吸引到多少志同道合的人才。

不喜歡,不代表不投資,世家的生存之道從來不看個人感情,整個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荀家全部由族人在其麾下任職,也就是說,無論最後誰得天下,荀家都不會倒下。

無獨有偶,這一幕不單單在荀家上演,河東郡聞喜縣,裴家也有差不多的一幕。

裴氏,是少有的輝煌時間最長的家族,歷史上,裴氏一共出了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

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余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余人!

裴潛,字文行,裴家在三國時代好像並不出名,嗯……主要是出名的時候在隋唐時期,這時代正在潛心研究不死印法……咳咳,串戲了。

裴家家大業大,內部人員復雜,這認同劉備這個理念的也不是沒有,與其在被內部壓制不得發揮,還不如順水推舟送到劉備這裏,於是乎,裴潛便也收拾行囊踏上了通往青州的路。

在這個天下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劉備的時候他親筆寫出去並且加蓋了大印的信件,也陸陸續續到達了每一個人手中。

周泰蔣欽兩人看著面前的使者,再低頭看看手裏的信件,一時間有些撓頭。

這年頭會寫信的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就不認字,也沒能力千裏迢迢送信,所以兩人十分好奇,可特麽的問題是,倆人不識字啊!

尷尬地請使者坐下,周泰蔣欽對視一眼,最後蔣欽不好意思地說道:“這位兄台,我倆人不識字,這信裏寫的什麽?”

這一點,糜竺也有所預料,自然派遣的使者都是識字的。

在取得兩人同意後,使者去掉蠟封,拿出信件給兩人讀了起來,文縐縐是肯定的了,兩人聽的雲裏霧裏,但最後署名哪裏卻聽的明白,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齊郡太守,劉備劉玄德!

不是劉備要寫的讓人看不懂,而是不如此,不能表示鄭重。

在使者的解讀之下,兩人算是聽明白了,劉備知道兩人大名,欲要招攬兩人,奈何千裏迢迢不能親自上門,只能書信一封表達自己的期盼,希望兩人能北上投奔他去,末了,還加蓋了太守大印,以示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