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2章 讓安南人成為歷史書籍裏的一行字跡(第2/2頁)

所有人目光看向木棍尖端處,那裏正是‘南越’,或者叫‘後黎朝’,也叫‘安南’。

一時間,眾人心裏都忍不住一動,很多人已經有些隱隱明白王軒的意思了,只是,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

安南,自古就是華夏的領土,安南得名於唐代的安南都護府。自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開始成為華夏領土,至五代十國時吳權割據安南脫離南漢,逐漸獨立,此後越南長期作為華夏的藩屬國存在。

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張輔率軍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權(即胡朝),得府州十五、人民三百十二萬。

此後,安南便叛亂不斷,每次都需要張輔親自鎮壓,但是張輔一走便會在此叛亂,永樂十六年,安南人黎利率眾造反後,明軍屢戰屢敗,任憑明朝如何派出援軍,都無法扭轉安南境內的局勢,宣德二年,在統治安南22年後,明宣宗做出決定,從安南撤軍。

1431年農歷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冊封,安南從此擾邊不絕。

安南仗著山川地利,時常如猴子一般躥出來侵擾各地,廣東,廣西深受其害,動輒屠村,搶劫財物,時常有攻略縣城之舉,已經是一大害了。

每年因安南人入侵而死的漢人,不下千人。

奈何,大明雖然征服過安南但統治一直不穩固,空耗錢糧,此後,朝堂之上便一致認為,打安南,弊大於利,寧可在邊疆地帶布防,也堅決禁止進攻,便是因為,打了也沒法統治。

其實,縱觀世界歷史,侵略者能統治占領地一時,但是不可能統治一世,早早晚晚還是要退出去的。

當然,也有兩個例外,一是北美洲,一是澳洲。

那為何這兩地是例外情況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便是殺光了當地的土著民族。

子曾經曰過,“把不同意的人殺光,那麽剩下的便都是同意的了。”

對於王軒這種特別尊敬‘子’的人,自然要把他的話奉為金科玉律了。

“我準備出兵這裏!”王軒輕輕用木棍敲擊在地圖上,發出砰砰的聲音。

對外征戰這種事情,按照王軒的規矩,文官是沒有發言權的,而武將之中,更不會有人反對王軒的意思。

現在,他是徹底的專斷獨行。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手裏沒有什麽能人,最多的就是那種阿諛奉承之輩,比如嚴學真之流……看著一群手下,王軒不禁陷入沉思,為特麽什麽我手下都是這種人那?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話,看起來不大準確啊!

知道最後,還是新城的縣長方景天說了一句,“主上,這安南不好打啊,這就是個泥潭,一旦陷進去就拔不出來,那些安南人前腳投降,後腳叛亂,都是無信之人。”

王軒嘴角掛起一絲冷笑,“只要讓安南沒有安南人,那便不怕叛亂了!”

王軒說的輕描淡寫,一時間讓人反應不過來,等大家想明白的時候,才忽然驚醒,王軒話裏喊著的殺氣。

“這,這,這,安南可有人口三百多萬!”方景天雙眼瞪大,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

王軒深深地看了一眼在場所有人,語氣冷淡地說道:“那都是以訛傳訛,安南只有民三十萬,正好,開發小琉球需要大量奴隸,另外,福建這邊的礦山也需要奴隸,未來,還要建設廣東,都是需要大批勞動力的,就以安南人沖之吧。”

“既然他們不願意服從王化,那就不用他們了!”

隨著王軒的一番話,屋內所有人感覺一股血腥氣飄蕩在鼻尖,任誰都能看出王軒的殺氣有多重。

他們這位主上可不是那些儒家之人,講究個王化,講就個天朝上國氣度,對於大明之人,王軒都很少講究什麽仁義,更何況是異族了。

“這次行動,出兵三萬人,全部走海陸直插升龍府,務必一戰滅之,記住,是滅之,我不需要任何活口。”

“這一戰,我要讓安南人償還這200多年,在我大明犯下的所有血債,讓這些蠻夷知道,什麽叫威嚴!”

“這一戰之後,安南人再也沒有造反的機會了,就讓他麽你成為歷史書籍裏的一行字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