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揭秘(2)

接下來的幾天風平浪靜。

皇帝派了幾撥心腹出去反復調查,最早得到的消息便是蘇東辰回京途中曾經遇刺客大舉伏擊,而蘇玉辰為了保護蘇鈺仲身負重傷,險些喪命。這不是做戲,他當時被箭矢穿透胸膛,昏迷幾天幾夜,如果不是傅明翰妙手回春,那傷勢是真的會死人的。

皇帝對蘇東辰又增添了幾分信任,不過他仍然不著急,只派了幾個身手極好的心腹暗衛跟隨在蘇鈺仲身邊,日夜保護,蘇鈺仲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這孩子仍然喬裝改扮,看上去外貌頗似蘇鈺孟,玉樹臨風,聰穎多智,一雙眼睛神采奕奕,不似普通少年。他在國子監的學業也被皇帝調來查看過,確實天資極佳,才華橫溢,頗得教導他的諸位先生看重。

皇帝很高興,雖然沒見到人,卻也直覺的感到,這孩子真的是自己的嫡長孫,是自己最愛的太子的嫡傳血脈。

與此同時,他又得到了晏斐的密折,上面將當年東宮慘案描述得清清楚楚,人證物證俱在,同時也寫了太子臨終托孤,心腹侍衛護送大皇孫南下等事,只是沒查到大皇孫被托付給誰了,晏斐正在布置進一步追查的有關事宜。

皇帝震怒之余,決定暫時不見孫兒,先鏟除康王的勢力,從前朝到後宮,絕不姑息。

很快,官員和勛貴豪門都經歷了一次大清洗,無數人獲刑,死的死,殘的殘,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不久,後宮的幾位先帝妃嬪都相繼生病。

風韻猶存的麗太嬪一直不肯隨兒子康親王去遼北封地,說是得先帝寵愛十余年,眷戀不舍,堅持留在皇宮,緬懷先帝。此時幾場春雨過後,她就染了風寒,一病不起。與她走得比較近的幾位無子太妃、太嬪、昭儀、淑嬡都被傳染上,紛紛發熱咳嗽,臥病在床。皇帝後宮的一些妃嬪和低位宮人也相繼病倒,連累得不少宮女內侍都跟著病了。

按照宮規,凡是病重的低位宮人和宮女、內侍全都要移宮,換上健康的人去侍候那些高位嬪妃。後宮很快就換了一撥人,那些嬪妃的心腹全都被清掃出去,秘密送進了錦衣衛的詔獄。

或許是因為年老,或許是因為體弱,長年禮佛、吃齋茹素的麗太嬪最先不治,皇帝帶著皇後前往探視,親眼看著她咽下最後一口氣。麗太嬪仿佛明白了什麽,在生命中最後的幾天始終念誦佛經,不曾留下一個字的遺言。她走得很平靜,目光望向遙遠的北方,唇邊噙著一縷神秘的微笑。

接著,又有幾位太妃、太嬪和皇帝的嬪妃相繼病故,其中便有敬王的生母容妃。敬王頓失方寸,接連在靈前痛哭數日,不眠不休,不思飲食,很快就消瘦下去。

短短半個月過去,皇宮裏的人仿佛就少了一半,感覺蕭瑟起來。因為病故的嬪妃太多,皇帝沒有大辦喪禮,只給了容妃一個謚號,其他嬪妃基本不加理會。他下旨喪事從簡,隨葬品加厚兩成,全部葬入皇陵旁的帝妃陵園,也算讓她們死得其所,猶有哀榮。

麗太嬪病危時,皇帝便下旨,命身在遼北藩地和林的康親王回來探視。後來麗太嬪病故,皇帝再次下旨,命康親王回京奔喪。兩次旨意都被康親王以羅刹騎兵大舉入侵,自己需率軍在邊關抗敵,無暇分身而推拒。直到麗太嬪下葬,康親王都沒有從遼北動身,只派了庶長子與王府長史一起回京,一是參加麗太嬪的葬禮,代父摔盆扛幡,二是向皇帝催討軍餉。

皇帝看著康王的奏折,不由得在心裏冷笑。

康王南宮骕比他小十八歲,是他同父異母的親弟弟,也是最小的弟弟。當年先帝駕崩,南宮骕才四歲,自然與皇帝沒有奪嫡之恨。皇帝在登基前後殺了好幾個弟弟,為挽回名聲,表示兄弟友愛,待南宮骕極好,非常照顧他們母子。在他十六歲成年後,就封他為親王,藩地也是按麗太嬪的意思封在遼北,除了按照律法給予就藩建府的三十萬兩銀子外,皇帝還從內庫裏拿了十萬兩銀子和許多珍寶賞賜給他,對他可說是仁至義盡,誰知竟然養出一只白眼狼。

康王覬覦皇位,一開始是生母麗太嬪的灌輸,久而久之,隨著康王的成長,就變成了他的執念。麗太嬪為了他,甘願幽居在皇宮一隅,為他嘔心瀝血,殺太子、收人脈、攏資源、聚人心,可他連生母死了都置之不理,想的全是自己。

皇帝自忖冷心冷情,對自己的生母卻非常孝順,登基後尊為皇太後,一直誠心侍奉,直到她壽終正寢,又舉行盛大葬禮,親自扶靈,送她到皇陵與先帝合葬,讓她的一生圓滿無憾。

別的不說,單是對生母不孝,康王便沒資格成為九五至尊。不過,康王雖成不了大氣,但現在已有梟雄之象,又有麗太嬪在京城輔佐,布局多年,如今已經有謀逆的實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