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日(1)作屎的老貓

翌日。

老貓和唐躍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在一平方公裏的區域內再次取了二十個樣本。

昆侖站坐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伊希地平原中,這是一個直徑一千五百公裏的圓形盆地,在三十九億年前被一顆隕石撞了出來,昆侖站的地址之所以設置在此處,是因為火星登陸任務的專家們懷疑伊希地平原中存在大量水冰,昆侖站的後期任務就是尋找並發掘這些潛在的水資源,為進一步的登陸計劃做準備。

下一次火星登陸任務中,地球方面會帶來有能力支持長途行駛的改進型火星車,接下來的科考隊員們就能駕著車子奔馳在廣袤的平原上。

不過很不幸,地球消失了,整個計劃也就戛然而止,到此中斷了。

唐躍在實驗艙內搗鼓了一下午,終於在二十個土壤樣本中找到了合格品。

“這個是到目前為止條件最好的土質,唐躍你看,這個樣本的主要成分是斜長石和高鈣單斜輝石,高矽玻璃的含量較低,含鐵以及鎂矽酸鹽的黏土非常豐富,這種土質和地球上的土壤成分比較接近,PH值比較居中。”麥冬很欣喜。

“能用來種西紅柿麽?”唐躍問。

“先做一個Vis-NIR光譜檢測,看看結果。”麥冬指示。

唐躍點點頭,他把土壤樣本浸入溶液中,過濾提取出浸出液,放進光度計裏。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嗯……看這個近紅外光譜的數據結果,指標很理想!”麥冬盯著圖譜看了許久,慢慢地點頭,“唐躍,這個樣本是在哪兒采到的?”

唐躍端起玻璃皿看標簽,“E2,是一條古河道的河床上,距離我們不遠,老貓挖了很深才取的樣本。”

“對,伊希地平原是形成於諾亞紀(Noachian)晚期的隕石坑,這個時期有大量的硫酸鹽和水合化合物通過火山噴發沉積在了地表上,你們真厲害,就這個!”麥冬拍板,“唐躍,這個可以用作種植番茄的基質!”

唐躍大喜,轉身朝著車頭大喊:

“老貓!掉頭回去掉頭回去!咱們找到合適的土壤啦!”

話音剛落,車身一震,唐躍的身子也跟著一歪。

老貓扭過頭來,悶悶地說:“叫毛叫啊,車輪陷坑裏啦。”

·

·

·

老貓和唐躍用塑料密封袋取了十幾公斤的泥土回來,取土的位置距離昆侖站大概一公裏左右,是一條早已幹涸的古河道,老貓掃除了表面積累的沙子和礫石,用鏟子往下深刨了一米,才找到了這些合格的泥土。

他們用火星流浪狗把泥土運回昆侖站。

唐躍氣喘籲籲地把袋子堆在車庫門前,拍拍巴掌。

“這些泥土起碼有十五六公斤,夠不夠?如果不夠我們可以再去挖。”

“用於初步實驗性的種植應該足夠了。”麥冬說,“不過這些泥土不能直接用來種番茄,它們只是基質,缺乏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成分,所以接下來我們還得給它加入……”

“金坷垃!”唐躍眼睛一亮。

·

·

·

肥料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是人類自學會刀耕火種之後最重要的發明,通過人工手段改善土壤的性質,提高土壤的肥力,以此極大地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在人類漫長的農耕歷史上,學會使用肥料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它是農耕社會得以發展壯大的基礎。

肥料是農業科學中永恒不變的重要課題,社會與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化學工業的發展,讓人們可以定量地分析農作物所需的營養成分,並人為地為它們提供這些基本元素,這些技術最終催生出了現代農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化肥。

現代社會人口得以如此迅速地膨脹,究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化肥的使用,通過科學地為農作物供給其所必需的礦質元素,讓農業生產迅速工業化,促進糧食產量的逐年攀升,糧食產量的提高是人口增長的基礎。

當然,金坷垃也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俗話說肥料摻了金坷垃,一袋能抵兩袋……

昆侖站內很顯然是沒什麽東西可以用來當肥料的,但好在唐躍就是一台有機肥制造機,這大概就是唐躍存在的意義——早在數千年前,中國人的老祖宗們就學會了如何使用有機肥料來提高土壤的肥力,促進莊稼的生長,這大概是根植在中國人骨子裏的先天技能。

千年的農耕文明把對土地的熱愛深深地鐫刻在了每個人的基因中。

要不然怎麽那麽多人喜歡看種田文呢。

老貓和唐躍把廢棄物收集箱內的幹燥糞便全部都翻了出來,這些大便全部經過馬桶的幹燥和抽吸,幹硬得像是石頭,用真空包裝包好了——按照規定,昆侖站內產生的一切垃圾都不允許隨意扔在火星表面,必須全部帶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