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2章 戰略的失敗(第2/3頁)

在百年戰爭中,法國甚至已經淪為英國屬國,國王都投降了,但是法國人在民族的大旗下繼續抗爭,最後反敗為勝,這就是民族意識。

當年英國人用鐵騎讓法蘭西民族完成了民族意識的覺醒,日本人用槍炮和刺刀讓中華民族覺醒,要知道民族意識的覺醒也是現代國家出現的一個前提。

百年戰爭和中日戰爭的過程也很像是,一開始英國將法國打得節節敗退,而後英國卻陷入了人民戰爭之後,戰爭的最後,法國反敗為勝,完成了統一,奠定了今天法國領土的輪廓,這和中日戰爭高度相似。

不過陳堪談這些都是馬後炮,並不是羅富國得出“日本必敗”這個結論的原因,羅富國所說的日本大陸政策決定了它的失敗和百年戰爭英國失敗之後的政策有關系。

百年戰爭就是因為英國看上了歐洲的領土才會引起的,對於英國來說,其後果是慘重的,日本卻沒有引以為鑒,窺視亞洲大陸的領土,有著極大的領土野心。

那麽正確的做法是什麽?

就是英國的做法,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是一個孤島,因為大陸政策的失敗,就逐漸衍生並形成一套著名的政策,就是所謂的“光榮孤立”政策。

這個政策簡單的解釋,就是表面上我不參與歐洲的事務,好像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而其實是充當一個幕後黑手,在幕後“亂搞”,讓歐洲無法出現強國。

有點像是一個叫做“打地鼠”遊戲,手上拿著一個錘子,誰冒頭,就打誰一下,這就是英國在最強盛時代的政策,正是這個政策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因為這個政策,使得歐洲大陸永遠無法出現能夠威脅英國的國家。

哪一個國家強一點,就聯合其他國家打他一下,當年的伊麗莎白女王就做得非常漂亮,西班牙艦隊號稱“無敵艦隊”,所向無敵,威脅到英國,所以女王找上了法國,跟法國國王說:“你幫我打一下西班牙吧,然後我嫁給你,怎麽樣?”

然後法國就和西班牙幹了一仗,最後女王同志表示婚姻大事要好好考慮一下,還是不嫁了。

法國強大了,女王同志找上西班牙,對西班牙國王來了一句:“你出兵幫我打一下法國,然後我就嫁給你,怎麽樣?”

西班牙真的打了,女王同志再次表示要好好考慮一下。

這位女王一輩子沒結婚,卻用“婚姻”兩個字,將歐洲大陸的君主玩弄於股掌之間。

後來拿破侖橫掃歐洲,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法蘭西帝國,幾次的反法同盟,誰最活躍,那可不就是英國,多次聯合其他國家組成“反法同盟”,一心要搞死拿破侖,威靈頓將軍(滑鐵盧戰役盟軍指揮官)就是英國人。

但是等真正打敗拿破侖之後,英國卻說不能嚴懲法國,要寬大處理,最好是恢復拿破侖之前的情況,真的是英國人良心發現嗎?

其實就是擔心過度打壓法國會讓其他國家做大,所以不能把法國玩死,拿破侖過後俄國成為歐洲警察,也是英國沒事就聯合其他國家和俄國過不起,克裏木戰爭就是英國推動的,這場戰爭讓俄國敗得一塌塗地,從此一蹶不振。

一戰德國戰敗,法國一心要搞死德國,誰阻止得最厲害,可不就是英國嘛,原因很簡單,不能讓法國獨大。

這就是“打地鼠”,不能出現一個超級強國,日本在地理上擁有和英國一樣的地位的,一樣是孤懸海外,而且擁有全世界第三的海軍,日本當時的條件甚至比英國要好很多,完全玩“打地鼠”。

其實一開始日本也是這樣做的,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被打敗,這邊剛簽約不就,日本就主動對清政府示好,大家來合作的,幹啥,就是要打擊北方強大的俄國啊。

一開始清政府還沒反應過來,鬧情緒,不願意,甚至和俄國簽訂了一份《中俄密約》,這份密約之後可將中國坑慘了,喪失了大量的領土和主權,妥妥的引狼入室。

回過神來之後,清政府才趕緊和日本展開合作;說起來也確實是有些不可思議,在八國聯軍的時候,日本是最後一個答應出兵的(老太婆自己找死),而且還主動保護中國居民。

當年八國聯軍打下北京之後,日本給很多百姓發小旗,表示這些人是我們日本保護的,其他國家的士兵不允許搶奪他們的財產,當然並不是說日本就和中國親如一家,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為了政治需要而已,在旅順也屠殺了大量的中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和清政府關系不錯,其戰略是沒錯的。

日俄戰爭,俄國失敗,清政府在背後出了大力氣,當時民間有很多進步人士自發的為日本籌款,袁大頭還派出最強的軍隊暗中幫助,當地官府主動提供情報,在中國本土作戰,有中國人的支持,日本能不勝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