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3章 上課重要(第2/2頁)

而當時的兩廣總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覺得成立一首大學有助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科技,使中國自強,遂默許並予以支持,恰好當時太古集團轄下的一艘貨船發生工業意外事故,導致多名中國船員傷亡,太古集團急欲修補公司形象,便捐款資助成立港大。

在英國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資支持下,盧押籌得足夠資金籌建大學,而這首大學就是現在的港大。

1911年港大正式成立,當時英國人認為中國社會不適宜接觸西方的人文價值觀,所以重理工而輕人文,只設醫學院、工程學院及文學院三個學院,沒有開設社會學和哲學等人文課程。

1925年發生了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省港大罷工,當時政府為進一步溝通中西文化,起了在港大開設中文學系的念頭,1927年港大中文系正式成立,隨後幾年大量的華商捐書捐錢,引起了一陣重視中文教育的潮流,而陳堪正是在這個潮流下成功的進入港大成為一名教師。

“陳老師好!”

和中師大一樣,陳堪在港大深得學生愛戴,在港大陳堪感受到一股和中師大甚至是南大、北大都完全不同的學習氛圍,這裏的每一個學生都像是一塊幹癟的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這是當下中國基本上所有大學的學風。

陳堪在面試的時候,也遭到學生的刁難,因為給學生上一堂課也是面試的一部分,校長會專門安排一個班級讓應聘者上課,自己會在後面聽課,然後根據老師講課的質量和學生的反饋決定要不要錄用這個老師。

這個時代的學生可不會因為後面有一個校長在聽課就安靜本分的,為難和質疑老師,特別是年輕的老師,是這個時代大學生的一個特點,當年胡適等大師在剛進入北大的時候,都遭到以傅斯年(傅雷的兒子,《傅雷家書》就是寫給他的)為首的大批學生的質疑和為難。

最後結果自然是陳堪以其紮實的功底,淵博的知識通過了學生和校長的雙重考驗。

成為港大的教師對於陳堪來說不僅僅是為龍虎門多立了一塊招牌,還拓展了自己的人脈,不要以為陳堪就是個書呆子,他的人脈意識一點也不差,在現實世界,他構建起了一張龐大的學術人脈網絡。

在這個位面也一樣,陳堪會去應聘工程學院教師的一個原因就是在這個學院上課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上層人士的子女,通過這些關系,陳堪在香港構建了一張關系網,這是日後陳堪重振龍虎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