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4/8頁)

研人對正勛不肯輕易下判斷的態度深表敬佩。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是科學工作者唯一的武器。

“其實,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已經遇到了瓶頸。就算是最先進的軟件,也很難準確預測膜蛋白質的立體結構。葡萄牙的博士多半也使用了錯誤的模型。”

正勛打開自己筆記本電腦中的軟件,拷貝了堿基序列的信息,輸入“GIFT”。“這種蛋白質的結構是已知的,我們來做個試驗,對比一下‘GIFT’生成的結果吧。”

敲擊回車鍵後,屏幕上出現了一串英文:請連入因特網。

“這是為什麽?”正勛不解地問。

研人將高速因特網的網線接入A4大小的白色筆記本電腦。機器接入賽博空間後,“GIFT”的畫面也改變了。

Remain time 00 : 03 : 11

這個數字正在逐秒遞減。

“只要三分鐘?”正勛嘟囔道。

三分鐘後,“GIFT”就給出了答案。窗口中浮現出正勛指定的蛋白質的立體結構。正勛仔細比對,神情越來越嚴肅。“奇怪,這個軟件準確描繪了一百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的結構。”

研人也驚訝不已。這不就證明了“GIFT”是完美的嗎?

但正勛仍然沒有立即下結論。

“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軟件是冒牌貨。”

“那它怎麽能模擬出蛋白質的結構?”

“它要求在計算時連上因特網,對吧?”

“嗯。”

“它可能找到網上已有的蛋白質結構,假裝是自己計算的結果。只要接入蛋白質數據庫,就能找到許多類似的信息。”

“原來如此。”研人說,但馬上又發現了新問題,“可是這樣一來,我們不是就無法判斷‘GIFT’的真偽了嗎?”

“不錯。我們無法辨別‘GIFT’是自己計算出正確的結果,還是盜用了別人的發現,因為正確的結構只有一種。但如果計算未知的結構,那誰都不知道‘GIFT’和其他的模型誰對誰錯。”

他們似乎中了一個狡猾至極的圈套。不過,倘若“GIFT”是冒牌貨,那到底是誰出於何種目的,大費周章地開這種玩笑?

正勛問:“你父親熟悉編程嗎?”

“完全不懂。”

“那他是從哪裏得到這個軟件的?”

“不知道。”

禮物——這個軟件的名字,漸漸飄散出陰森的氣息。

“還有一種可能,即‘GIFT’確實是十全十美的。當然,這只是假設。”正勛強調道,“如果這一假設成立,那‘GIFT’就可能是裝有雲系統的黑客軟件。”

“雲系統?”

“是的。這是尋找外星人的‘SETI計劃’用的方法。要從宇宙電波中探測出可能是智慧生命發射的信號,需要異常龐大的計算量。於是該計劃招募了大量志願者,將他們的電腦聯網,利用他們電腦CPU的一部分進行計算。數十萬台電腦集中起來的話,其計算能力將超過超級計算機。”

“我能說句題外話嗎?”

“可以。”

“他們有沒有找到外星人?”

“還沒有。”

研人有點失望。

“銀河系中心發出的來歷不明的電波,過去只檢測出六次。現在這些電波仍然是個謎。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已經制定了報告程序,應對找到外星人的情況。”

“哦。”

“言歸正傳。”

正勛迅速將關注點從外星人轉移到“GIFT”上。

“決定軟件性能的重要因素有兩個:電腦的計算能力和算法。”

“算法指的就是計算步驟吧?”

“不錯。省略無用的計算,用更少的步驟獲得正確的答案。”

研人拼命思考,理解這些非專業知識。

“如果這台電腦接入了分布式計算系統,將計算任務分配給其他電腦,那計算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但是,即便將一億台電腦連起來,也不可能完成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

這一點研人也明白。正因為計算不完美,才要在制藥過程中收集與結構活性相關的數據,研究更合適的化學結果。發達國家之所以爭相研制超級計算機,也是因為計算能力與科學技術水平直接相關的時代已經來臨。

“能彌補計算能力不足的,是簡化計算步驟,也就是算法。盡管使用了各種方法,但完美的算法是不存在的。算法不同,答案也會不同。這就是當今科學的局限性。換言之,目前人類所掌握的計算能力還不夠強,也沒人發現完美的計算步驟。”正勛作出結論。

研人道:“也就是說,‘GIFT’不可能十全十美。”

“根據常識判斷,應該如此。”正勛答道,但臉上依然帶著不確定的神色。

“你還有什麽疑惑?”

正勛的話突然含糊起來:“怎麽說好呢,那種感覺……”

“感覺?”

“嗯……這個軟件,用起來感覺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