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宇宙雲網(第2/4頁)

復眼人的聲音再次響起:“你看到的是在宇宙大爆炸兩億地球年後第一批恒星嬰兒潮,第一批誕生的恒星是被你們人類稱之為類星體的巨型恒星,這些類星體的質量足有你們太陽的數百倍,因此星體內部的燃燒十分激烈,僅僅在幾百萬地球年的時間裏就耗光了體內的氫燃料。由於這些恒星全部具有超過你們太陽十倍的質量,因此它們全部在死亡後坍塌成了黑洞——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奇點。”

“只有幾百萬年的恒星?”玻爾茲曼有些驚訝地說,他所處時代接收到的天體知識讓他對恒星並沒有足夠的了解,但直覺告訴他這樣的恒星壽命太過短暫。

“是的,只有幾百萬年時間,然而就是在這並不算長的時間中,生命幸運地出現了。”

“生命?”

“是的,你注意看這些恒星的周圍。”復眼人說。

玻爾茲曼的視角迅速轉換了起來,飛快掃過一顆接一顆的恒星,他見到了這些恢宏的恒星創生又熄滅,在轉瞬的一生中除了最後坍塌為陰冷黑洞外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還有一部分恒星在從氣體盤中孕育而出時,剩下的的物質圍繞著新生恒星開始了一系列激烈的變化,在恒星光芒的攪拌下,聚成了行星,行星慢慢演變,漸漸有了些許生氣,然而,行星上還來不及發生太多改變,就在恒星的死亡爆炸中灰飛煙滅。

就這樣,玻爾茲曼目睹到了無數恒星的生死輪回,卻沒有絲毫生命的跡象。

終於,他在一顆恒星的周圍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在一團黃色的氣態行星中,一條條瑩白色的條紋狀的生命在混沌中誕生,猶如帶著電弧的鰻魚款款搖曳。緊接著,玻爾茲曼驚訝地目睹到,氣態行星在恒星拋散出的頻繁而熾灼的熱浪激發下,其中的微小生命飛速演化,進化成固態生命,最終這個種族達到了其文明的一個高峰,建造出了能夠星際遠航的飛船,漫無邊際地穿梭在宇宙中,甚至具有了搬動恒星的力量。

“你看到的這個種族就是我們宇宙的第一批文明,這個種族在《大宇宙百科全書》中被尊稱為‘先創者’。成熟起來的先創者差不多掌握了這個宇宙全部的物理奧秘,已遍布宇宙各處的他們開始憂慮起宇宙的未來。”復眼人說。

“宇宙的未來?”玻爾茲曼好奇地問。

“是的,原理很簡單,先創者擔心文明頻繁的實體活動將給宇宙造成過度的熵增,在他們看來,自己文明雖然無法避免熵增的發生,但是他們能夠降低熵增的速度。於是先創者決定動手改造宇宙的形態,搭建出一個可供他們意識漫遊其間的低耗高效的網絡。”

“先創者究竟做了什麽?”

“當時的宇宙布滿了行將坍塌的類星體,這些類星體一旦發生坍塌,星體龐大無匹的質量會在瞬間被壓縮到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上,形成宇宙的第一批黑洞。於是,先創者在初生的黑洞中植入了計算程序的種子,這些幼小的黑洞開始隨先創者的指令生長起來,它們迅猛地吸收宇宙間的氣體、塵埃雲與暗物質,在自身體積不斷膨脹的同時,黑洞外緣還形成了一圈圍繞著黑洞視界高速旋轉的環狀物質雲——你們稱其為吸積盤。在黑洞潮汐般的引力與X射線的共同作用下,吸積盤中的氣體快速凝聚成團,流水線般創生出一個個精妙的量子計算機。這些量子計算機就是你們今天所見到的億萬恒星,而作為恒星搖籃的黑洞就是你們今天觀測到的位於每個星系中央的超級黑洞。”

“真是匪夷所思,沒想到吞噬萬物的黑洞竟是宇宙雲網最初的建設者。”玻爾茲曼驚詫道。

“在黑洞的推動下,不斷誕生的星辰就如同一點點地搭積木,最終搭建成了今天你們見到的密如網狀、秩序井然的宇宙,一百三十億年來這個宇宙中億萬星辰又孕育出不計其數的文明。而如今,你們看到天體的形態與分布之所以是這樣,完全是由雲網信息的傳遞模式決定的。”

復眼人的回答讓玻爾茲曼久久呆立在原地,他一時還無法完全理解這話語中的深層次含義,但他能感覺到對方寥寥幾語已經道出了宇宙網絡存在的根基,這也是大千宇宙之所以會呈現出人類今天所能觀測到的形態的本質原因。

復眼人繼續說道:“你們能觀測到宇宙中的電磁波、中微子、引力波,俱是宇宙雲網中奔突的信息流,其速率與強度遵循著具體的通信協議。光速當然也不是信息傳遞的極限,有些高優先級信息完全可以超越光速,比如兩個處於量子態糾纏的粒子攜帶的信息即可以超距離瞬間交流。”

“這些數據流承載著先創者的意識?”玻爾茲曼的思維艱難地跟上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