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2頁)

他按了一個鍵,轉盤“哢嗒”一聲,換上了一張新的幻燈片。畫面最下方的攝影膠片上出現了一片明暗交替的條紋。

“你們在中學物理都學過這個,對吧?這是一幅幹涉圖形。燈泡發出的光像波紋一樣傳播,穿過兩條縫隙,這時的縫隙就像兩個獨立光源,每一個都在發射光波。好,當兩列光波和攝影膠片碰撞,部分光波會互相抵消形成黑色帶,還有部分會相互增強形成明亮的光帶。”

有幾個學生在下面點頭。

“但是你們還在中學物理學過:光並不總是表現得像波動,有時候它還表現得像粒子。自然,我們把光的粒子叫作‘光子’。現在,我們把燈泡的功率調低,將會發生什麽?當我們把功率調低到每次只發射一個光子,又會發生什麽事?有誰知道?”

一個紅發女人舉起了手。

“蒂娜,你說。”帕皮努點名。

“如果只有一個光子通過的話,它就會在攝影膠片上留下一個光斑——假若它能通過縫隙。”

帕皮努微笑:“按理說的確該這樣。可實際上,即使一次只發射一個光子,你還是能看到明暗交替的光帶,還是會有幹涉圖形出現。”

“可是,如果一次只有一個光子通過,那又怎麽會有幹涉圖形呢?”凱爾提問,“我是說,那個光子在和什麽東西幹涉呢?”

帕皮努舉起了食指:“就是這個問題!答案可能有兩個。其中的一個非常古怪:在從燈泡飛向膠片的途中,單個光子分裂成了幾列光波,其中有一些通過一道縫隙,另一些通過另一道縫隙,由此形成了幹涉圖形。”

“但還有一個答案、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那個光子沒有分裂,它仍然是一個單獨的光子,前面的兩道縫隙,它只能通過一道,不能兩道都通過——但這僅僅是在這個宇宙裏。就像你,凱爾,可以在兩條路徑中任選一條繞過皇後公園,這個光子也可以在兩道縫隙中的任選一道——在另一個平行的宇宙裏,它的確走了另一條路徑。”

“但我們是怎麽看到幹涉圖形的呢?”德阿努齊奧嘴裏嚼著口香糖提問,“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站在議會大廈的南邊,我們不可能看到兩個格雷夫斯,一個從東邊繞,另一個從西邊繞。”

“問得好!”帕皮努發出一聲歡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雙縫實驗是平行宇宙的一個特例。一旦光子遇見雙縫,原本單一的宇宙就分裂成了兩個,然而只有在光子的行進途中,這兩個宇宙才是獨立存在的。由於光子實際走了什麽路徑並沒有差別,所以兩個宇宙重新塌縮成了一個單一的宇宙。而兩個宇宙曾經存在的唯一證據,就是膠片上留下的幹涉圖形。”

“可是,如果光子選擇哪一條縫隙是有差別的,那又會怎樣?”後面的魯普山問道。

“在任何一個實驗裏,如果縫隙的選擇會造成差別——進一步說,如果你能測出光子通過了哪條縫隙,那麽你就不會得到幹涉圖形。如果兩者有差別,兩個宇宙就不會合二為一,它們會作為兩個獨立的宇宙繼續演化。”

這是一堂令人興奮的課——帕皮努的所有課都令人興奮。另外,課堂上的這個比喻也讓凱爾背負了一生:選擇,分岔的路徑。

那是在1996年,雖然他和希瑟都還是學生,但他已經知道了他該如何選擇:他想生活在他們有了一個孩子的那個宇宙。

於是,那年十一月,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瑪麗·羅萊恩·格雷夫斯,呱呱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