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的那些往事(第6/19頁)

“……但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死星的第三行星,我們稱為藍星。”隨著解說,一顆蔚藍色的行星出現了,在大廳中央緩緩轉動。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藍色的海洋上漂浮著黃綠色的大陸。“因為這顆行星擁有生命。我們的科學家從行星的照片和光譜分析得出了這個結論。大陸表面的綠色應該是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植物,很遺憾,由於距離過於遙遠,我們無法得到該行星生態系統的具體信息,只能大致推斷,應該是屬於碳基,這也是很普通的類型。

“根據死星教徒們留下的資料,大概在四分之一的銀河年之前,黑黃色的陸地才變成綠色。一些學者認為,這是多細胞生物第一次出現,但更多的科學家相信,這些植物是從海洋中登上陸地的,因為它們首先出現在沿海地區,然後向內陸擴散。最近幾個世代的研究顯示,這些植物分成許多不同的類型,可能已經有高大的樹木出現。

“但更令人感興趣的,還是動物,畢竟百分之九十五的文明種族都起源自動物形態。目前已經確認,這個星球上存在著動物,並且在植物登陸後不久也來到了陸地上。由於觀測條件的限制,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動物個體。但是隨著大陸上植物群落顏色的微妙變化,我們還是可以判斷出有以食用植物為生的動物的存在。當然,可能有更高級的肉食動物,不過尚沒有任何智慧生命出現的標志。”

大廳中出現了宇宙動物學家推測中藍星生物的樣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人們好奇地看著,不時傳出各種騷動和哄笑,原來某些想象的藍星生物和來參觀的一些種族的遊客不無相似。

“……以上所說的是我們的常規介紹,”信息廣播繼續著,“但是,今天來到這裏的大家將有幸看到一項特殊的節目。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將是終身難忘的奇景。我向大家保證,一個銀河年之內都不會再出現這樣壯麗的場景。很有可能,死星的奧秘將就此被揭開。”

“我們的科學家早已發現,死星神秘的防護能量場僅僅對人造物體起作用,而對於自然天體則可以放行。我們早已經觀察到在日鞘外很遠地方的一個彗星雲團與星系內部的相互往來。最近幾年來,我們的研究人員曾經嘗試著將幾個小行星和彗星推入星系內部,證明並沒有受到什麽阻礙。因此,第一萬八千九百七十屆政府時期,也就是大概十年前,一位年輕的科學家,來自天行族的古笛博士提出了一項近乎瘋狂的計劃,這最初被看做是天方夜譚而被排斥,但卻獲得了來自科學界越來越多的支持,證明它真的可行。最終這項計劃獲得了聯邦政府的首肯,並命名為‘誘拐’計劃。”

雖然大多數遊客對於“誘拐計劃”早已經在各種媒體上獲悉而耳熟能詳,但仍然認真地聽著,人們意識到,這一時刻即將被載入史冊。

“‘誘拐’是一個很確切的稱呼,這個計劃的精髓,就是將一顆恒星推入死星星系,讓它以極高的速度掠過該星系,特別是經過藍星附近,捕獲藍星作為它的行星,然後再從另一邊把藍星‘帶’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受死星禁制的阻礙,對藍星進行自由的研究了。”

“可是這樣,不會對藍星的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麽?”一個尖銳的質問響了起來。

“這個,大家不用過於擔心,我們的科學家已經通過量子計算機進行過多次模擬,基本上是安全的。當然,自轉和公轉的急劇變化會引起地震、海嘯、火山噴發等地質災害,換了一個太陽所造成的熱輻射變化也可能導致氣溫急劇升高和氣候系統的紊亂,這些恐怕是很難避免的。在計算機的優化配置下,我們所設置的具體參數已經將可能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但是由於對藍星生態系統缺乏了解,風險總是存在的。

“不過即使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泛銀河世界在通向科學與進步的道路上總是要付出代價。”講解者在“科學與進步”幾個單詞上加重了語氣,“我們不能允許死星的秘密永遠不向文明世界開放。事實上,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每個銀河年中都有幾百萬個萌發出低等生命的星球因為偶然的事故遭到扼殺:小行星撞擊,恒星膨脹,超新星爆發,星際物質侵蝕……比較而言,這次可能的犧牲還是有價值的。”

又響起了一些零星的抗議,不過又響起了更多的支持聲,將抗議壓了下去。狂熱的生態保護主義者並不得人心。目前的遊客比平常多一倍以上,許多人花昂貴的價錢買票到死星來,就是要看這一出雙星奪珠的奇景。

“你們這些家夥難道是死星教的嗎?死星吞噬了多少無辜聯邦公民的生命?你們怎麽從不關心?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倒假仁假義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