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可不可以吃?

名字被原晧宸他們玩壞的糞之星離沙之星並不遠。

它的運行軌道比沙之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1)還要小一些,其在恒星系統內的位置關系就像金星和地球的距離一樣。

由於距離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恒星)的距離較近,所以,可以想象得到糞之星的氣溫要比沙之星更高。根據他們的測算,其地表的平均氣溫預計會在150~200攝氏度之間。

由於距離較近,未來號宇宙飛船並沒有開啟過高的航速,計劃在一個地球日之後就會到達目的地。

……

路途中,原晧宸和林恩充分利用時間在專門的隔離實驗室裏對在沙之星上收集回來的所有生物樣本展開研究。

原晧宸和林恩都算不上是生物學領域的專家,但是肯定不缺乏基本的科學素養,所以開展一些基本的研究項目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大約10個小時的奮戰,原晧宸他們終於對沙之星的生命體系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廣義的外星生物是指存在於地球以外星球上的生命物質。包括最簡單的構成生命的最基本的氨基酸、蛋白質,還包括一些不知名細菌,當然最高級別的外星智慧生物就是大家口中的外星人了。

經過研究,原晧宸他們進一步確認,沙之星上的生命形式與地球具有很多共性。

“你認為沙之星不是造物主文明誕生的主星?”林恩一邊分析研究結果,一邊和原晧宸討論。

“這一點我比較肯定,以沙之星的環境條件,確實很難誕生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世界。它應該只是一個資源行星。”原晧宸肯定地說。

“雖然沙之星目前的環境比較苛刻,也許它在21億年前並不是今天的樣子。”林恩猜猜測道。

“不會的,沙之星在21億年前的繞行軌道比現在更加接近B恒星。所以,那時候沙之星的生態環境只會比現在更加嚴峻。雖說如此,我相信沙之星上的生命誕生肯定也和造物主有關。”原晧宸補充道。

“確實,無論是植物還是微生物樣本,其所含的有機物組成形式與地球都基本相同。”

“存在的主要差別是遺傳物質。”

原晧宸和林恩通過超級電子顯微鏡發現,沙之星的生物遺傳因子與地球完全不同。

它們並不像地球生物那樣以DNA或者RNA作為遺傳物質。

但是,它們的遺傳物質也還屬於核苷酸的範疇,可以算一類異種核酸(XNA)。地球上的生物學家也曾經發現並人工合成過類似結構的異種核酸(XNA)。

沙之星生物所含遺傳物質的異種核酸XNA在合成核苷酸的功能和結構上與DNA和RNA相似,只是它們用不同的物質代替了DNA和RNA中的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這類XNA同樣通過類似聚合酶的分子進行復制,像DNA和RNA一樣,它們也可以解讀、復制並且轉換核苷酸序列。

“我猜想,在21億年前,造物主將滿載著有各種機物質、遺傳物質等生命原材料的【創世之源】送到原始地球之後。經過漫長的歲月,最早到達的遺傳物質原材料在自然界演化的過程中逐漸發生了變化,隨後便走上了與造物主世界相似卻又不盡相同的發展方向。”原晧宸若有所思地猜測著。

“你說的很有可能。”林恩表示贊同。

“至於其他氨基酸、嘌呤、嘧啶等有機化合物則與遺傳物質不同,因為它們的種類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而且不涉及遺傳復制的機制,所以地球生物在誕生之後還是照舊使用了這些生物原材料來構成自己的身軀。”原晧宸補充道。

實際上,人類已經在地球之外探測了到了幾百種諸如甲醛、乙醇、氨基酸等有機分子。所以,各種有機分子在宇宙空間中並不算是稀罕物。

“既然如此,有一個問題,我們就必須慎重考慮了。”林恩一臉深沉地說。

“你是指食物問題嗎?”原晧宸反問道。

“沒錯。”

“在半人馬阿爾法星系探索期間,至少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飲用水和氧氣供給的問題。”原晧宸微笑著說,看的出來,他對於生存物資的獲取還是比較樂觀的。

“你認為,我們可以將沙之星上的植物直接當做食物嗎?還是我們要借助沙之星的自然環境種植地球上的莊稼。”林恩直截了當地問。

“這個……”

原晧宸微微一笑,隨即便開始認真地思索這個問題。

俗語有言,民以食為天,吃,是生物永恒的追求。

當人類抵達外星宜居球,及時地補充糧倉肯定是探索外星必須要做的,正所謂“倉裏有糧,心裏不慌”。在地球上捉只羊做個烤全羊那是人間美味,但是如果抓到外星羊,你真的敢下嘴麽?

外星生物能不能吃,首先要看它們是由什麽構成的。

雖然,沙之星的生物和地球生物一樣,都是以水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生物,但是在實際構成上卻不盡相同。即便是地球上的生物,我們也不能全部將其消化掉,比如有“See,You,Tomorrow”(第二天便便見)美名的金針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