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 (末日三部曲3)(第3/8頁)

麥蒂哆嗦了一下,她回憶起爸爸、洛威爾和錢達在網絡深處的史詩對決。“損失了幾部分數據”也許聽起來不嚴重,但是對於迷霧來說,可能類似於失去了手腳或部分思維能力。

<麥蒂>:你一定得小心啊。

<>:我成功拷貝了他們收集的數字神靈的代碼片段。現在給你加密的一體化雲端服務器訪問權限,或許我們能通過查看這些代碼弄清楚永生公司在搞什麽鬼。

晚上,麥蒂做的晚飯,媽媽發消息告訴她要晚回家,開始是晚30分鐘,後來是一個小時,最後變成了不確定。麥蒂自己吃飯,余下的時間就一直盯著時鐘為媽媽擔心。

“抱歉。”媽媽快到午夜才回來,她進門就說,“他們讓我加班。”

麥蒂看了一些電視報道,“因為示威群眾?”

媽媽嘆口氣說:“是啊。沒有像紐約那麽糟,不過也有幾百人。我不得不跟他們談判。”

“他們因為什麽生氣?這不像——”麥蒂就要提高音量的時候一下子停住了,她覺得媽媽需要呵護,可能她這一天已經聽得夠多喊聲了。

“他們都是好人。”媽媽含糊地說,她走向樓梯,甚至都沒朝廚房看一眼,“我累了,只想上床睡覺。”

可是麥蒂卻不願就這樣放棄:“我們的物資供應又有問題了嗎?”重建的過程磕磕絆絆,商品仍然限量供應。讓人們不再囤積商品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行。

媽媽停下腳步:“沒有。物資補充又恢復平穩了,也許過於平穩。”

“我不明白。”麥蒂說。

媽媽坐在樓梯的最下邊一級上,拍了拍身旁的位置。麥蒂走過去坐下。

“還記得我們在危機中來到波士頓時,我給你講過的技術層次的問題嗎?”

麥蒂點點頭。媽媽作為一名歷史學家,曾告訴她連接眾人的網絡背後的故事:小路成為商路,商路發展成鐵路,鐵路又為光纜提供通行權,使得數據高速傳輸,構成互聯網絡,為數字神靈的思維創造了途徑。

“世界歷史是一個加速過程,變得更高效的同時也變得更脆弱。如果小路被堵,你只需要徒步繞行;然而公路被堵,你就得等待特種設備清除路障。幾乎任何人都清楚如何修補卵石鋪成的路,可只有專業技術人員才能修好光纜。技術越是古老低效,冗余性就越強。”

“你的意思是,在技術上更簡單東西就更容易恢復。”麥蒂說。

“可我們的歷史也是需求的增長史,需要供養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媽媽說。

媽媽告訴麥蒂,美國在這次危機中運氣不錯:幾乎沒有導彈擊中美國領土,在暴亂中喪生的人也相對較少。可是全美基礎設施嚴重癱瘓,難民湧入大城市。波士頓人口比危機之前已經翻了一番,隨之而來的是需求的高增長——食物、衣服、住所、衛生設施……

“在我的建議下,州長和市長試圖依靠分散的公民自發組織,他們擁有低技術運輸手段,可我們沒法讓他們發揮作用,因為效率太低了。擁堵和故障發生得過於頻繁。得考慮Centillion公司提出的自動化方案了。”

麥蒂想起迷霧曾對她的“慢速執行周期”有多不耐煩,她想象路上滿是自動駕駛的卡車,以每小時百英裏的速度一輛接一輛地行駛,沒有由於人類不可預測性造成的交通擁堵,沒有走神和疲勞駕駛造成的事故。她想到不知疲倦的機器人裝載和卸載數百萬人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想到執行精確算法的機器在邊境巡邏,目的是為口音正確、膚色正確、有幸在恰當的時間和地點出生的人保衛珍貴資源。

“所有大城市都在做同一件事。”媽媽的話音裏有一絲防備,“光靠我們不可能維持下去。正如Centillion公司所說,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

“然後司機和工人將被取代。”麥蒂終於明白是怎麽回事。

“他們在燈塔山抗議,希望保住工作。可是更大規模的人群又來抗議司機和工人。”媽媽揉了揉太陽穴。

“如果一切都交給Centillion公司的機器人,下一個神靈——我指的是窮兇極惡的人工智能——不會把我們置於更危險的境地嗎?”

“我們已經發展到必須依靠機器才能生存的境地。”媽媽說,“世界已經脆弱得無法讓我們依賴人類自身,所以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讓世界更加脆弱。”

Centillion公司的機器人接管了維護入城物流的關鍵工作後,表面的太平開始在生活中恢復。政府為失業工人開創新工作:修改舊數據庫中的錯誤;清掃機器人夠不到的街角;歡迎州政府大廳裏憂心忡忡的公民並帶領他們參觀——有些人抱怨這只不過是粉飾太平,如果Centillion、節奏邏輯、思維比特等科技公司用自動化設備奪走更多工作,政府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