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8章 新的一代(第2/3頁)

只可惜孫承宗是紙上談兵,空有想法可具體實施卻是漏洞百出。努爾哈赤就在他苦心經驗的錦州防線上穿來打去,幾百萬兩白銀建造的防線根本沒起到任何作用——明廷經常將一些從來沒打過仗的讀書人派去當統帥,這樣不熟才怪。

“若是我,我會用船先拿下旅順,再逐步向北推進,從金州一路打回到海州去。若是建奴到遼南來,我就派船遼南半島後方登陸,前後夾擊。若是能拿下海州,就能跟山海關遙相呼應。就算不打旅順,我也要先在大小淩河布防,以河流為屏障構築防線。”

孫承宗聽完一陣受教甚深,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可他大悟之後卻又立馬板著臉,顯得很是尷尬。這位老先生是明末少數的勇敢者,只可惜明末這種環境下培養不出實幹的人才。像孫元化這種懂造炮的技術官僚是少之又少,還特別容易被坑死。

周青峰又指著造船廠的幹船塢說道:“大明的官場就是太多的想當然。它也曾經有強大的艦隊,可惜卻沒用在正途上。想當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來什麽?原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辦成了耗費巨大卻無半點收獲的錯事。”

若是在周青峰征服果阿之前,孫承宗可以列舉出無數條理由來證明海運沒啥用,周青峰那怕明知自己是對的也肯定辯不過他。可現在周大爺遠征萬裏都能賺個盆滿缽滿,事實再明確不過了,根本不需要辯論。

“左邊三艘是五百噸級的標準船。我們現在每個月下水一艘。之前我們一直在造運輸船,現在這三艘將全部改造成巡洋艦。而那艘大一號的是千噸級的戰列艦。我們第一次造那麽大的船,能不能成都不知道?可我們還是要造。”

周青峰帶著孫承宗在船廠裏走動,帶他參觀目前‘革命軍’最高的科技成果。船只是個綜合性的工程項目,建造難度非常高。負責造船的趙澤可是想盡辦法,用一大堆文盲和小學生文化的工人來建造這等技術結晶。

“你們是怎麽做到的?”孫承宗只在幹船塢旁邊看了看,就對造船的復雜性感到頭暈。大型的船只千頭萬緒,要造出來完全是個奇跡。

“分解。”周青峰口中吐出兩個字,“我們將船的部件一塊塊的分解,一艘船會有數萬張建造圖紙,然後按標準來制造。幸好我們還有很多技術非常好的木匠,這是我們最寶貴的人才庫。”

周青峰在撫順時就一直在招攬木匠,占領遼南,攻克天津後更是收容了好幾千數量的木匠。通過對這些木匠進行培訓改造,趙澤的機械部才慢慢從搞點水力機械進步到擁有了造船的能力。

孫承宗停在那艘最大的千噸級戰艦面前仰頭觀望,他已經難以描述自己在這龐然大物前的渺小,不禁問道:“你們造這樣的大船做什麽?”

“因為我的敵人有比這更大的船。”周青峰在幹船塢旁邊慢慢行走。他原本只想給自己的海軍建造五百噸級別的戰艦,可這次攻占果阿卻讓他感受到‘革命軍’在海軍力量上的弱小。大受刺激的他於是要求上馬鐵肋木殼的千噸級戰列艦項目。

這條戰艦不再使用流行的船艙炮位,而使用甲板炮塔,主炮數量將限制在十門以下,副炮數量也不會太多。像西方風帆戰艦動不動就堆砌一百多門炮的情況不會出現。

“這是個試驗,我們對能不能造好它都沒信心。動力,火炮,傳動,操控,船體,很多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都不知道它什麽時候能造好。”受刺激的周青峰的決定要搞技術大躍進,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用洞天福地快點培養出一些技術足夠好的設計和建造人員。

洞中一天,世間一年。

為了加快技術進步,周青峰甚至減少了前往果阿運輸人員和物資的次數,改為在時空孤島內一次性盡可能多塞點人和貨物。前次徐冰一次給他送一千五百人就夠擁擠了,可他就發現兩個半足球場大小的面積如果利用好了,一次性就可以塞進幾千甚至上萬人。

後幾次運輸的過程中,時空孤島裏頭簡直就好像是賣豬仔的販奴船,擠得像沙丁魚罐頭。這帶來的好處就是時空孤島有更多的時間被轉化為洞天福地,用來培訓更多的人才。

站在這巨艦的骨架面前,年輕的周青峰和老邁的孫承宗就代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劃分出先進和落後的分界線。周青峰朝氣蓬勃,敢想敢幹,不怕失敗。孫承宗則已經是抱殘守缺,畏首畏尾,僵化遲鈍。

“孫先生是大明文壇的領袖,也是我說欽佩之人。若是先生想拖著這天下無數舊式文人為明王朝殉葬,我也無所謂,隨你們去就是了。若是孫先生能順應潮流,改革求變,其實還是能幹出一番新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