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彗星(第2/5頁)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闡述一下關於這16顆彗星的情況,因為其中一顆與加利亞的情況相同,也曾經與地球相遇。

以名字命名哈雷彗星的天文學家哈雷

其中,最早被人類發現的是哈雷彗星。據說,早在公元前134年和52年就有人見過哈雷彗星,隨後在公元400年、855年、930年、1000年、1230年、1305年、1380年、1456年、1531年、1607年、1682年、1759年和1835年又相繼多次出現。哈雷彗星的運動規律是自西向東作順行運動(2),與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方向恰好相反。哈雷彗星出現的時間間隔大約為75年至76年,但由於受到木星和土星的影響,有時出現的時間會推遲600天。這顆彗星在1835年出現時,偉大的天文學家赫歇爾(3)為了選擇較好的觀測地點,曾專門趕到好望角,一直對它進行追蹤觀測直到1836年3月末。哈雷彗星的近日點距太陽8800萬公裏,還不及金星的近日點,這情況也與加利亞很有些相似。它的遠日點距太陽52億公裏,越過了海王星的軌道。

恩克彗星的公轉周期是這些彗星中最小的,平均只有1205天,也就是說不到三年半的時間。它的運行規律是自西向東,人們發現它的時間是1818年11月26日。經過觀測和運算,人們發現它就是1805年出現的一顆彗星。天文學家據此預測了它出現的規律,後來果然發現它在1822年、1825年、1829年、1832年、1835年、1838年、1842年、1845年、1848年、1852年等重新出現。這顆彗星總是定時出現,它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出現在地平線上。它的軌道在木星軌道內側,其遠日點要小於62400萬公裏,近日點為52000萬公裏,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水星還要近。此外,還有一個重要情況,它的橢圓軌道的最大直徑正在逐漸縮小,因此與太陽的平均距離也在逐漸越小,所以恩克彗星總有一天會被太陽吸附過去,從而化為灰燼,甚至在落到太陽上之前,就全部蒸發了。

甘巴爾彗星又被稱為比拉彗星,在1772年、1789年、1795年、1805年它曾多次被人看到,但到1826年2月26日,它的軌道才被測定出來。它按順行方向運動,需要七年的時間才能繞太陽一周。其近日點為13084萬公裏,要略微小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其遠日點為94148萬公裏,超過了木星軌道。1846年,曾發生過一件怪事,那就是比拉彗星突然分成兩半出現在天際。無疑,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其內部力量的爆炸形成的。兩個碎塊從此同時在太空遊歷,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24萬公裏,可是到了1852年,這段距離已經增加到了200萬公裏。

威廉·赫歇爾

法耶彗星第一次被發現的時間是在1843年11月22日,它也按順行方向運動。在對它的軌道進行過計算之後,人們預言它將於1850年或1851年,也就是說七年半之後再次出現。後來這一預言果然應驗。這顆彗星的近日點為25860萬公裏,這一距離要超過火星的軌道,它的遠日點為90624萬萬公裏,要遠遠大於木星的軌道。

17世紀的天文學家在工作

還有一個按照順行方向運動的彗星是布羅森彗星。它被發現的時間是在1846年2月26日,它的公轉周期是五年半,而其近日點為9846萬公裏,遠日點為86400萬公裏。

在其他短周期彗星中,阿萊斯特彗星的公轉周期為六年半多。1862年,它與木星之間的距離只有4400萬公裏。

圖特彗星的公轉周期為十三又三分之二年。

維納克彗星是五年半,堂佩爾彗星也接近五年半。

至於維科彗星,大概在太空中迷失了方向,早已不見其蹤影。不過,人們只是對前五顆彗星進行了全方位的觀測,後面這幾顆只是泛泛地對其有一些了解。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一些主要的“長周期”彗星。在這些彗星中,已被人們做過精確研究過的有40顆。

又名“查理十五代彗星”的1556年彗星,人們原以為它再次出現的時間是在1860年,但結果並沒有出現。

牛頓研究過的1680年彗星,惠司頓認為如果這顆彗星向地球靠攏,造成流星雨的可能性會很大。該彗星被人發現的時間可能是在公元前619年或43年,它再次出現是在531年和1106年,其公轉周期大約是675年。當它處於近日點時,它與太陽的距離非常近,是地球從太陽那裏所獲得的熱量的28000倍,也就是相當於鐵的熔點的2000倍。

1586年,彗星相當於一等星的亮度。

1744年,彗星拖著好幾條彗尾,樣子好像圍繞在奧斯曼帝國的皇帝身邊轉悠的帕夏(4)。

1811年,彗星帶有一個光環,光環的直徑為684公裏。其彗發長180萬公裏,彗尾長18000萬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