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不哭了。(第3/3頁)

“那你覺得,相似的人適合當伴侶嗎?”

梁以璇毫無心理準備,被問得一愣,沉默片刻才實話實說:“我不知道,我對這個……不是很有經驗。”

沈霽點點頭:“我覺得單純的性格相似或相反並不是定數,不管哪種情況都有成為伴侶的可能,但性格成因的相似或相反卻具有決定意義,因為那成就了你身上的能量。”

“能量?”梁以璇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

“對,從小到大不同的經歷讓每個人都擁有了獨屬於自己的能量。能量越是相近的人,越能夠對彼此的境遇感同身受,理解彼此的喜怒哀樂,但正因為這樣,他們相處起來就像一潭平靜的水,不會有波動。而能量越是相反的人,遇到一起就越會激烈地相互排斥、爭執,彼此抵觸,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卻可能擦出所謂的火花。”

梁以璇聽出了沈霽的意有所指。

他在說,兩個性格同樣內斂的人,原本未必不能走到一起。比如某個人的內斂是因為從小受到嚴肅藝術的熏陶,而另一個人的內斂是因為經常搬家,身邊朋友太少。那這兩人即便擁有相似的性格,卻可能擁有不同的能量,還是有機會擦出火花。

可她和沈霽相似的性格或許源於同一樣事物,那就是他們不完整的家庭。並且直到今天,他們還活在這種能量裏。

所以他們之間始終無波無瀾。

而有一個人的能量,是跟他們截然相反的。

梁以璇皺起眉來,艱難地吞咽了下:“可是擦出火花的過程也是彼此傷害的過程,那樣不是很痛苦嗎?”

“不需要磨合的是朋友,是知己,需要磨合的是伴侶,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梁以璇好奇地偏過頭去:“那在磨合的路上,會不會因為過程的痛苦而沖淡了對彼此的感情呢?”

“當然有這種可能。但我想愛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向往,你向往成為他的樣子,渴望從他身上汲取到你缺失的能量,所以你才會愛上他。只要你沒有沖淡對這種能量的渴望,也就不會沖淡對他的渴望。”

像是心底猛地坍塌了一角,梁以璇忽然在這種失衡的眩暈中明白了,為什麽四年前的她,會那樣輕易地被一個素昧平生的男人吸引。

不是因為他漂亮的皮囊。

也不是因為他周身的光環。

是因為她渴望擁有一副像他那樣,滾燙炙熱,自由自在的靈魂。

而直到今天,這一點依然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