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終極之災

一直到多年後我才知道,在我談及智力快感的那個晚上,丈夫心中想的是什麽。他是在想:只有那些能夠享受智力帶來的快樂同時又能感受到智力帶來的痛苦的人,才是成熟的智者。在那個智力爆炸的時代,民眾盡情享受著智力提升所帶來的快樂,唯有天樂體味著“先知者”的痛苦。

摘自《百年拾貝》魚樂水著

1

《諾亞方舟號》明天就要啟航了。它要先在太陽系範圍內航行一段時間,對飛船的性能做出最終檢驗,包括到木星上進行起降和采氫,並把檢驗結果傳回地球,作為此後飛船大批量制造的依據。然後它將以斷續飛行的“非盲視”方式在附近尋找已經中斷聯絡的《褚氏號》。《褚氏號》的速度只是略大於光速的萬分之一,也就是說,啟航十年來只走了千分之一光年。所以,以《諾亞號》的性能應該是很容易找到它的,那就像是一只鷹隼在湖面上尋找一只隨波蕩漾的橡皮鴨子。如果能找到,《諾亞號》將把14個處於冷凍狀態的乘員(包括褚貴福和13個卵生人幼兒)接過來,為他們解凍,作為《諾亞號》的新船員重新登程。畢竟新飛船的生存幾率要遠遠優於《褚氏號》。至於《褚氏號》上的500個蛋形艙中的500萬枚人蛋,諾亞號沒有空間來盛裝,只有讓它們留在原船上,“慢吞吞”地繼續其原定航程了。

萬一找不到,《諾亞號》也不會過多耽誤,隨即將開始超光速飛行。說白了,這點安排也是為了排除人們(包括魚樂水)心中的不安——怕《諾亞號》在超光速盲視飛行中撞上它的先行者,盡管撞擊的幾率基本是零。從這時開始,“諾亞人”將真正成為太空種族,它將在百十年中越過災變區域,然後在邊鋒處盡情沖浪,並隨著邊鋒以光速前行,再把觀察結果以光速信號送回地球。當然,地球收到觀察結果肯定是三百年後的事了。

整個人類社會處於極度的亢奮,就像是處於遷徙興奮期的雁群。自從人類被扔進一鍋沸水後,人類的潛質和潛能被充分激發出來。從楚馬發現公布至今只有短短22年,從褚氏號飛船上天只有短短八年,而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跨越千年,實現了以超光速航行為代表的科技大爆炸,包括三態真空理論、冷聚變技術、遮陽篷技術、人蛋技術、基因改造術、人腦與電腦的“透明式”接口、以嵌入芯片提高人腦智能的技術,等等。以楚天樂、泡利、馬士奇、亞歷克斯、喬治、巴羅、賀梓舟、姬繼昌等為代表的天才科學家燦若群星。那個愛說調皮話的樂之友基金會副會長葛其宏曾這樣嘆息:

“有了這二三十年的燦爛,人類哪怕是真的滅亡,也值了。”

當然,他的“烏鴉嘴”惹來大家的笑罵。沒人想到他實際是早於楚天樂作了預言。

送別儀式原打算在同步軌道上舉行,就像送別《褚氏號》一樣。但這次參加的客人太多,都去同步軌道是行不通的,只好改在地面上舉行。至於送別地點,姬人銳選了一個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中國中原丹江水庫的人蛋島。那兒曾是卵生人類的誕生之地,保留著蛋殼、腳印等遺跡。盡管卵生人在人類史上很可能是過眼雲煙(有了超光速飛船後,這種‘窮人的技術”被完全淘汰了,而且500萬個卵生兒的生存希望也非常渺茫),但不管怎樣,他們是太空種族的先行者,值得追思和瞻仰。而且人蛋島杳無人跡,水天一色,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意境,正是送別的好地方。

1002名諾亞人(包括黑猩猩阿茲和瑪魯)此刻在人蛋島中心區域列隊。他們穿著統一的白色服裝,上衣背後是黑白兩色的太極圖,這是諾亞族的族徽。各人手裏都拿著一本書,那是太空族的聖經《諾亞公約》。他們不論男女一律光頭赤腳。光頭是因為在飛船的密閉環境裏,脫發容易造成汙染;赤腳是因為飛船環境中用不上鞋子。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諾亞人有意形成一些有別於地球人的風俗,以提醒自己“太空種族”的新身份。列隊以家庭為單位。列在隊前的是船長亞歷克斯,妻子瑪格麗特·坎尼普和一對兒女,還有後來新添的兩個年輕妻子。列在第二位的是賀梓舟和他的三位妻子,其中第三個妻子是前天剛剛完婚的。後邊有物理學家巴羅、數學家詹姆斯等和各自的家人。諾亞號船員的專業選擇以“硬科技”為主,但也有適量的文史哲、藝術等人才。諾亞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姬繼昌不在這批船員中,他將是下一艘飛船的船長人選。

千人方隊肅然無聲,就像凝固的石像。只有隊列最中間的阿茲和瑪魯安靜不下來,不住地左右張望。不過,它們(他們)的智力已經足以理解周圍氣氛的肅穆,所以也能克制著,沒有更過分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