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唐公駕臨,三箭之誓!(第2/2頁)

皇帝更是臉色鐵青。

他當然能看出,周圍的重臣,無論是唐國公一系,還是鄭國公一系,都在異口同聲地滿口贊同!

這是朝廷之上,唐國公的發言,第一次就某個事件,取得了驚人的一致贊譽!

皇帝心中的憤怒更加狂躁。

他本想給借機唐國公下個套,沒想到反而成就了唐國公的美名。這樣即使他放棄被杜預狂罵羞辱噴出翔來的恥辱,毅然放走杜預,救下鄭國公,好名聲也是唐國公的了!

唐國公仗義執言,勸諫皇帝,救下了鄭國公。皇帝雖然狂怒,也不過是熬不過兩位弟弟的面子,才做出這等決策。

皇帝本來就準備放人了。你看,這杜預如此狂悖無禮,怒罵君上,君上為了可愛的弟弟,依舊大度容讓,放走了反賊,傳出去多麽好聽?多麽漲仁德值?

唐國公這一手,反而激起了皇帝的怒火,冷冷哼了一聲:“但我被這突破你防禦的反賊杜預,羞辱狂罵的恥辱,難道就此輕輕揭過?古語有雲,主羞臣辱,主辱臣死!我這當眾被羞辱的罪過,難道你這管帝都衛戍的王爺,沒有點責任麽?”

唐國公毅然決然,從背後的箭筒中,抽出三根禦用龍頭金箭,金光閃閃,好不威風。

他跪倒在地,當著全體臣民的面,凝視著皇帝,大聲道:“皇上!臣弟過失,早有定論。今日為了三弟性命,雖然不得已,暫時放過了這杜預,但臣弟起誓,為了君上之辱,三弟之仇,大國之體,社稷之憂,臣勢必擒殺這杜預。若不能夠,如同此箭!”

他手中用力,只聽得啪得一聲,三根龍頭金箭應聲而斷!

周圍的重臣、將士齊聲歡呼,聲震九重!

杜預聽得有些發愣,但伊眉的美眸中,已經淚花閃動。

原來,這種誓言只能在大唐皇族中人發出,被稱為“三箭之誓”!乃是最貴重、最正式的誓言。當事人一旦完不成這三箭之誓,不僅聲名大墜,對個人的命運兆頭也是極為不祥。通常情況下,不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家國血仇,大唐皇族絕不肯輕易發下此誓言。

如此一來,唐國公與原本同屬一陣營的杜預,便是不死不休之仇,絕無緩頰余地!

伊眉也沒想到,唐國公此來竟然發下如此毒誓,與杜預再也沒有和解可能,跺著小腳,正要勸諫,唐國公的目光,已經冷冷得看向杜預:“看在鄭國公的面子上,我們投鼠忌器,讓你走脫。我在這裏已經起誓,若你能信守承諾,放我這三弟安然回來,我便給你一個世界的時間,作為獎勵。但你若敢出爾反爾,悍然殺人,我便馬上追殺與你,不死不休!”

他如此細心,想到這麽周全,立即更讓周圍的臣民,對他好感大生。竊竊私語看來唐王爺是真的要確保鄭王爺的性命。

杜預望著虎目生威、炯炯有神的唐王爺,心中微微一嘆。

看來,自己這沖天一怒,倒是成全了這位隱藏極深的唐王爺了啊。

這大唐政局,真的沒有易於之輩。

可笑伊眉這傻妞,一腔熱血,還以為自己在捍衛正義。

實際上,唐王爺的心機深沉,比這暴虐的皇帝,奸佞的鄭國公,更要深沉!

光是看今日的手段,唐國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本來是他防禦不善,被杜預突破防線,殺入皇城的罪過,卻成就了唐國公義薄雲天、忍辱負重、兄友弟恭、極有擔待的國之柱石形象!

別說皇帝的猜忌會進一步加重,正如杜預不怕皇帝權威,怒罵噴出翔一樣,唐國公也早已清楚,不管他如何韜光養晦,忍辱負重,皇帝都不會給他活路!

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人心之中!

杜預為了兄弟,沖天一怒,殺入內城,一方面是自身重視情義,另一方面,這一票雖然十死九生,風險極大,但不管事情成與不成,杜預都要落得義薄雲天的名聲!

不管是在兄弟之間,還是大唐朝野,沒人能否定杜預的義氣!

杜預做的乃是大事,胸襟氣魄,自然要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