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美國出兵

FARC突然向哥倫比亞政府軍宣戰,驚呆的不只是美國人,就連替他出謀劃策的俄羅斯和新國也是一陣愕然。

季莫申科·希門內斯這家夥不但將計劃足足提前了半年,而且連招呼也不打一聲,直接抄家夥上了。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他。

胡安死於CIA之手……不管是不是真的死於CIA之手,這都是個向親美政府發難的絕佳機會。

哥倫比亞總統身亡,副總統難當重任,黨派內部權力鬥爭激化,政局混亂不堪,民眾支持率下滑……

革命的借口和時機都有了,這時候不揭竿而起,更待何時?

隨著希門內斯一聲令下,活躍在東部熱帶雨林中的FARC遊擊隊傾巢而出,向西部由政府軍控制的區域發動了二十一世紀以來規模最龐大的攻勢。

身上纏滿了橙黃的子彈鏈,端著輕機槍的武裝分子沖出了熱帶雨林,嗷嗷叫著沖上了大街,對著警車就是一梭子子彈掃去,將哥倫比亞警方的小手槍壓得擡不起頭。

趕來支援的民兵也不是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很快整個小鎮便落入了FARC之手。

同樣的一幕發生在安第斯山腳下的各個小鎮。

這次希門內斯徹底貫徹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將遊擊戰術發揮到了極致,被政府軍控制的城市根本不去碰,對那些防禦力量薄弱的小鎮甚至是農村則是窮追猛打。

至於哥倫比亞政府軍那邊,狀況則相當的糟糕。

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亂。

接過總統大權的副總統本身就是個吉祥物,在自己的黨派中屬於完全說不上話的那種。如果不是胡安死的巧,他根本沒有機會坐上總統這個位子。

然而就是這麽一個吉祥物,現在卻是坐上了總統的寶座。別說是權力結構做綜復雜的國會,就連黨派內部的問題他都協調不好,更何況去解決現如今哥倫比亞面臨的外交、內戰雙重困境?

眼看著潘普洛納戰局僵持不下,中部地區又身陷遊擊戰的泥潭。哥倫比亞政府軍立即調遣了一支裝甲旅前往了潘普洛納北部庫庫塔地區,一方面為了安撫當地民眾的恐慌情緒,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防止拿下潘普洛納的FARC,北上染指這座經濟重鎮。

然而不幸的是,南美正值台風頻發期,暴雨已經持續了多日。

安第斯山脈的路況本就不好,暴雨和泥石流的威脅更是讓整個山區變成了裝甲部隊的噩夢。大部分坦克都被滯留在了山腳下,這支裝甲旅不得不放棄累贅的重型裝甲,步兵先行,乘坐軍用卡車趕赴了哥委邊境。

更加不幸的是,這支裝甲旅碰上了外出打秋風的FARC遊擊隊。

雙方在雨中爆發了一場混戰。

兩邊都是各自的精銳,尤其是哥倫比亞這邊,雖然裝甲旅掉隊了兩個坦克營,但好歹裝甲車還能派上用場。最後以FARC遊擊隊的撤退,宣告了這次遭遇戰的勝負。

至於究竟是誰占了便宜?

這還真不好說。

歷經千辛萬險,這支精銳之師終於抵達了庫庫塔地區,算是穩住了哥倫比亞對邊境線的控制權。短時間內,FARC的人應該不會打這座城市的主意,不過雙方必將為爭奪這個地區的控制權展開一場惡戰,卻是可以預見的。

因為這裏是通往委內瑞拉的捷徑,如果想從委內瑞拉獲得來自俄羅斯與新國的裝甲單位支援,希門內斯對於這座城市勢在必得。

戰爭進行到了這一步,雙方各自控制的區域已經劃分了出來。

哥方控制著全國大部分區域,而哥武則以安第斯山脈為戰線,控制著哥倫比亞中部山區,以及其傳統勢力範圍——最南部亞馬遜叢林深處的部分地區。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哥倫比亞的地理環境。

安第斯山脈就像一道分界線,將哥倫比亞一分為二成兩個世界。

左邊是繁華的西海岸,右邊是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和草原。

從谷歌地圖俯瞰下去,西部那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與光禿禿的東部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光是從道路網的差異便不難看出,哥倫比亞東西發展差異之巨大,矛盾之尖銳。

雖然希門內斯是個殘忍且邪惡的暴君,因為毒品和人質問題而臭名昭著,但他在哥倫比亞東南部地區依舊擁有著不俗的支持率,因為他的毒品種植園集中在東南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

FARC反旗一揮,還是有不少南美青年會站出來響應他的革命。

如果FARC的遊擊隊徹底控制安第斯山脈,勢必將切斷政府軍對南部行省的控制,毫無疑問哥倫比亞政府將徹底失去它們。FARC也將因此,從哥倫比亞的版圖上劃去一大半。

而這,也是哥政府與美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也正是因此,就在FARC遊擊隊沿著安第斯山脈對哥倫比亞政府軍控制區域展開全面攻勢的第二十四小時,美國白宮簽署了一項特別政令,並且在國會得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