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縱深防禦

雖然有幾年時間未見,UAC新亞洲星系方面軍的DT2前線的各艦隊對於“風暴”還是比較熟悉的。

SC0103年初的那段時間,風宇以新亞洲共和國軍部直屬王牌機師的身份常駐DT3,接受前線各一線艦隊的臨時召喚。在那段時間裏,他和DT3前線各的數支一線艦隊合作過,與他有過交手經歷的UAC艦隊自然也不會少。

此時在DT2駐守的三支一線艦隊當中就有兩支是風宇的老對手,其中更有一支就是六年前E4戰役中的兩支艦隊之一,也就是被風宇於大軍之中一刀斬了旗艦的UAC新亞洲星系方面軍第2機動艦隊。

風宇的崛起就是建立在他們的恥辱之上,從E4戰役之後,“風暴”這個名字便成為各國軍方及軍事研究員重點關注的對象,而這支第2機動艦隊也因此成為反面教材被釘上了恥辱柱。

至於“新亞洲號”在太亞WH被擊沉,也同樣是UAC新亞洲星系方面軍的恥辱,只是因為所屬戰區不同,具體的駐防艦隊也不同。

正因為有這樣的過往,UAC新亞洲星系方面軍對“風暴”遠比新美洲星系本土的那些艦隊要熟悉得多,也重視得多。針對“風暴”和“暴風號”,戈林上將的方面軍指揮部參謀室制定了各種的應對計劃。

月初發生在太美WH的“水藍色之爭”如果是在新亞洲星系這邊進行,戈林上將說什麽也不會同意讓“海洋”在缺乏近戰保護的情況下直面“風暴”,那實在是非常冒險的一件事。而事實也證明“海洋”低估了“風暴”的實力,結果把自己的命給丟了。

如果由方面軍指揮部參謀室來為“水藍色之爭”制定作戰計劃,一定會參考新亞洲太空軍第3艦隊遠程型王牌“暴雨”的作戰方式,安排一支純粹的重裝護衛隊來保護其安全。

說起來SC0103年初的那段時間裏,風宇和“暴雨”也有過一次合作,親眼見識過新亞洲第一遠程型王牌的作戰方式。當年“海洋”還沒成為超級王牌,而且單論擊墜數數據也不如“暴雨”,兩人一直是作為人類世界最強的遠程型王牌拿出來作比較的。

“暴雨”一旦出現在戰場上,天然就是對方機動戰士仇恨的焦點,一個人就能吸引敵方三分之一的遠程火力。因此在他身邊,永遠都有一支完全由MT構成的護衛小隊,幫他抵擋遠近攻擊,解放他的戰鬥力。

如果不是“暴雨”總是受到重點照顧,也許他會搶在“海洋”之前成為超級王牌。只可惜他沒有機會擊沉戰艦,無法獲得雙斬稱號,無法達成超級王牌的必要條件。

話說回來,這場DT2大會戰既沒有“海洋”也沒有“暴雨”,只有讓UAC人無比頭疼的“風暴”。而且以三架“風暴”的機動能力,絕不是“暴雨”的遠程型專屬定制機型能夠比擬的,一般機動戰士的遠程集火根本無法對他構成威脅。

在沒有“海洋”這種級別的遠程型超級王牌來限制“風暴”行動的情況下,UAC人只能根據方面軍指揮部參謀室制定的應對“風暴”突擊的方法,依托要塞展開鐵桶式防禦。

不過眼前足足有三架“風暴”,這也是參謀室制定方案之初所預料不到的。

自從“新亞洲號”在太亞WH被擊沉之後,在戈林上將的要求下,參謀室便針對風宇的作戰風格和各艦隊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整套的指導性方案,以便各艦隊在偶然遇到“風暴”時有個明確的作戰思路。

截止於今年初的太美WH“水藍色之爭”之前,根本沒人想得到風宇居然能夠同時駕駛三架“風暴”,所以UAC新亞洲星系方面軍指揮部參謀室制定指導性方案時一直是以兩架“風暴”為考量,現在冷不防多了一架,著實讓UAC人有些頭疼。

這三支艦隊一時間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只能先按照參謀室提供的指導性方案來實施防禦。

這種防禦方案講究的是一個防禦縱深,以機動戰團的遠程火力為主要防禦力量,以王牌機師構成的頂級戰力為機動戰團的防禦屏障,以最後方的戰艦側舷炮塔為補充,構成三層防禦力量,相互補充相互配合。

三條防線之間的相對距離為1500公裏,即“風暴”3號機和5號機的三秒鐘飛行距離,高斯炮彈丸的一秒鐘飛行距離,粒子束武器的0.5秒射程。既能保證攻擊速度,又能保住火力矩陣的密度,同時還能依靠王牌機師阻止“風暴”靠近機動戰團。

總的來說,參謀室的這套指導性方案還是不錯的,能夠有效避免艦隊在遇到“風暴”之後因為戰術不當而陷入混亂甚至士氣崩潰的局面。

“暴風號”在距離DT2要塞10萬公裏的距離上釋放出搭載的所有機動戰士之後,由感性人格駕駛的“風暴”5號機一馬當先沖向這座要塞,試圖趕在對方做出反應之前破壞掉電磁軌道炮,這樣就已經先贏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