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質量與數量

你們就憑質量與數量乘積等於實力,但如果二者只能選其一時,肯定會讓許多人感到頭疼。在同等條件下,很多人更崇尚“兵貴精不貴多”,其實新亞洲太空軍機動軍的誕生,便是基於這一理念。

但是提升數量遠比提升質量要來得容易一些,要成就一名王牌機師,需要從多少基數的普通機師中去選拔,需要經歷多少血與火的洗禮,需要一支專業團隊的支持,需要國家軍工科技力量的傾斜。而要擴大鐵球部隊數量,無非是軍部多做點征兵廣告,工廠加幾條流水線的事情。

一名王牌機師或許是很可怕,但是在大規模戰場上時,面對鋪天蓋地的鐵球部隊,縱使有三頭六臂,也架不住對方人多。

所以數量與質量依然是個難解的選擇題。

眼下W1星域柯伊伯帶發生的戰事,恰巧處於兩者的臨界點上。如果要認真說,擁有數量的一方還更占優勢。對UAC一方而言,風宇的準王牌實力已經得到了認可,否則他們也不至於如此慎重,直接仗著人多勢眾一擁而上就行。

唯一讓他們敢於堅持下去的理由便是風宇駕駛的機型——MAII實在不算什麽高端機體,雖然名義上是MA的二型機,但不過是放寬了武器的選配,略微提升了機動能力而已,充其量算二代半機型,距離三代機還有相當的差距。

換句話說,這是個科技文明的現實世界,那種淩駕於科技之上的超現實力量是不存在的,機師個人能力再強,也要受機體硬件條件的限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然,在軍方也廣為流傳著一些傳說,比如某些王牌機師會覺醒一些神奇的能力,使得個人戰力更加強大,但這種強大仍然屬於錦上添花的範疇,終究還是沒有那種肉身淩駕於科技這種荒誕的事情出現。

今天風宇如果駕駛的是原型機或者是三代試做型出現在這裏,恐怕UAC的戰艦指揮官首先考慮的就會是該如何逃命的問題,而不是勝算有多大。

而此時此刻,經過四位艦長的聯合評估,得出的結論是他們依然還有八成以上的勝算。道理其實很簡單,他們有16架機動戰士,對方只有5架。分出6架去牽制MGA01小隊的其余4人,然後用整整兩支小隊去圍攻MAII,彼此都是二代機,難道還能打不贏?

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方案,讓朱南來做決定,恐怕也是采用同樣的策略。

最終實施的時候,UAC是這樣安排的,由後來的兩艘戰艦所搭載的兩支滿編機動小隊去對付風宇一個人,而將他的隊友留給另外6架MS去牽制。

面對對方的這種戰術,庫巴諾伊實在是有些氣不過,“等我回DT3換裝MWII,看看兩架MS-C能看得住我不!”

除了被兩架高機動型纏住不放的庫巴諾伊,阿蔔杜勒和西門行星壓力也不小,另外4架MS中的3架近戰盯上了他倆,而遠程也將大部分火力用來“照顧”這兩位。

只有雪莉的MR本身就沒有近戰能力,遠程火力這種東西又是管不住的,所有UAC方面並沒有專門派一架MS來對付她,而是讓遠程型稍微兼顧一下而已。

這樣的局面對於MGA01小隊的幾位已經見怪不怪了,他們早已適應被人這麽以多打少,應付起來遊刃有余。只是因為個人能力有限,沒法在這種情況下像風宇那樣反過來壓制對方。於是他們只能幹著急,眼睜睜地看著風宇只身面對兩支機動小隊卻愛莫能助。唯有雪莉一個人還能幫到風宇一點,時不時用她的火力去幹擾一下對方。

風宇的MAII此時只剩下一次脈沖激勵的機會,不然他肯定會故技重施,利用突然的超負荷機動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然而眼下的清醒肯定是不能這麽做的,就算他能利用一次脈沖激勵的短暫機會摧毀對方2到3架MS,敵人的數量依然多到讓人無法承受。這10架MS別的不用做,單單站樁射擊,就足以讓風宇疲於奔命。

而他們確實也是這麽做的,背靠戰艦護罩,拉開彼此距離,形成火力夾角,然後就好整以暇地遠程火力全開,壓根兒沒有和風宇打近戰的意思。

但是風宇不是那種輕易任命的人,他的骨子裏很倔,哪怕明知一條路走不通,只要是他認定的便會堅持走到底,直到撞個頭破血流。從小他便因為這性格吃了不少虧,父母的苦口婆心全然無用。他的心裏總是這麽告訴自己,“路是我自己選的,對與錯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我想走下去,去看一看路的盡頭!”

而此時此刻,他也想看看,面對10架MS,自己究竟能走到什麽地步。說實話,作為軍人,經歷過那麽多戰鬥,他早已看淡了生死。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必須戰鬥個酣暢淋漓,能活下去固然很好,實在到了走不出去又不能回頭的絕境,那就狠狠地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