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機婊的崛起之路

《饑餓遊戲》

票房:6.9億美元。

影響力:57。

改變後票房:4.9億美元。

改變後影響力:52。

寧勻自身:

現剩余票房:4.23億美元。

剩余影響力:23(覺醒艾瑪·斯通記憶和《饑餓遊戲》身份減少)

幸運值:50。

生命值:160,035。

《饑餓遊戲》成片之後,曾做過好幾次的票房預測。

關乎到獅門公司的重要戰略,公司高層對這個項目的關注很多。

改變後的這一版《饑餓遊戲》,首次內部試映後,公司高層算不上滿意。

事實上,在原來歷史上的《饑餓遊戲》試映後,不滿意的聲音更多。

和《暮光之城》的差異實在太大了。

全片都平淡無激情,代入感更是笑話,一個成年人怎麽可能理解青春期躁動不安,荷爾蒙四溢的小女生心思呢。

當然,忠實原著確實做得很好,有粉絲買賬,基本能保證不賠錢。

即使是越來越專業化的好萊塢,也無法保證電影不賠錢。

創造奇跡當然很好,但每年那麽多影片,才有幾個創造奇跡。

原片的主創人員,沒有任何一個能想到《饑餓遊戲》會創造北美歷史票房十一位的奇跡。

假如能夠像《暮光之城》第一部那樣,就值得慶祝了。

誰也沒想到,原片在北美青少年中的口碑會那麽好。

改變後的版本,在成年人眼中,比原版還更有信心一些。

雖然全片大部分都平淡,但有基情,有亮點,糾結的青春期愛情也更明顯。

代入感方面,當然大大減弱了,但誰在乎呢,如果原作者都不在乎的話。

靠近《暮光之城》才最重要。

如果原片《饑餓遊戲》和《暮光之城》是兩個不同方向的青少年電影的話,改變後的《饑餓遊戲》就是這兩者的混合物。

初步的票房預測是,北美兩億美元,海外二點五億美元。

這已經是超越《暮光之城》首部的成績了。

投資七千八百萬,總票房四點五億,是一個出色的成績,絕對能夠啟動續集計劃。

其實從這裏也能看出電影票房的不可預測性。

除非完全不可分割的電影,沒人能在上映之前,就確定續集,《饑餓遊戲》也是一樣。

原片的《饑餓遊戲》本土票房非常優秀,海外就差太多太多了。

在華國,除去那些收錢影評外,幾乎是罵聲一片。

晃動的令人惡心的鏡頭,毫無起伏、可猜後續的平淡情節。

放映的時候,影院內連討論的人都沒有,而影片結束之後,三三兩兩外出的時候,觀眾也不像看完別的電影那樣邊走邊說。

連罵都提不起勁。

眾所周知,在華國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受北美本土票房影響很大。

即使這樣,《饑餓遊戲》在華國還交出一份淒慘的答卷。

如果《饑餓遊戲》在北美票房也不好的話,加上宣傳上沒有亮點,在華國市場,票房過億的可能都很小。

要知道,原片《饑餓遊戲》在華國的宣傳,都用上驚悚懸疑之類的標簽了。

看過電影後,華國這邊的發行人員,也知道這片子很不符合國人口味。

改變後的《饑餓遊戲》,最後票房是,北美2.6億美元,海外2.3億美元。

超出了預估,一個非常好的成績,即使有粉絲抗議劇情改變,也無法阻止公司高層的慶祝,慶祝改編的成功。

當然,《饑餓遊戲》後續幾部計劃,在首周票房出爐後,就立刻啟動。

原版《饑餓遊戲》,首周票房1.9億美元,次周跌幅58.2%,後面幾周跌幅有所下降,總體形勢不錯,在北美總共放映了二十四周,以4.08億美元下畫。

改變後《饑餓遊戲》,首周票房1.7億美元,變化不大。次周跌幅69.7%,後面幾周的跌幅也在百分之五十附近,接近百分之六十,比起原片大多了,但基本符合粉絲電影走勢,在北美總共放映17周,以2.6億美元下畫。

改變後的《饑餓遊戲》,宣傳方面變化不大,粉絲期待度也相同,甚至可以說有了山姆·克拉弗林的加入,還更好一點。但這只能決定預定票房,最多是首周末票房。

在2012年,一部電影的口碑好壞,傳播速度是極快的,劇情的小幅改變,凱特尼斯的代入感大幅度下降,都對票房造成了影響。

而這些影響,在首周以後,變得更大了。這也正是後面幾周票房下降較多的原因。

本來這些改變,還不會造成次周下降那麽多,畢竟詹妮佛·勞倫斯功力在那,超過影片一半時間的表演,足夠一個演技出色的演員充分發揮,贏得觀眾的喜愛了。

何況導演加裏·羅斯真的很喜歡詹妮佛·勞倫斯,總喜歡在她出境的時候給激動華麗的配樂,還總是鏡頭特寫,緩慢推進,半個屏幕上都是她的大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