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有句話太可恨(第2/3頁)

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問題,其實不同。

增加自身吸引力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提高自己,是個人自身素質與吸引力全面提升。

讓對方喜歡則是摸清對方喜好的前提下,改變自己以適應對方,從方向上有差別。

如果對方口味奇怪,那麽差異就會變的非常大。

理論上來說,第二點比第一點更容易做到,第二點也比第一點效果更好。

畢竟越有針對性的方式,速度越快。

因為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特別的點,找到那個隱秘起來的特別的點,一下子就能抓住對方的心。

但第二點也有不利的地方,首先是那種改變很可能不是自己喜歡的方向與方式,其次對方的喜好也有可能隨著時間偏移。

所以這裏關乎到,選擇長久利益還是短期利益。

綜合衡量思考之後,石頭姐都選擇了第一點,赫敏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點。

根據現有資料,單獨針對寧勻這個個體,他的喜好也許很簡單也許很復雜,但一定善變。

這樣一來不如提高自身,更長久,適用範圍更廣。

最關鍵的一點,給有可能的其他競爭對手提高難度,制造障礙。

刨除性別屬性,一個人的吸引力無非分為整體造型、社會標簽和個人修養三個方面。

石頭姐的團隊裏,對石頭姐的整體造型很有信心。

雖然最近幾年,赫敏在全球最美臉蛋排名很靠前,遠遠超過石頭姐,但那只是臉蛋,而不是整體。

而且那個排行也不僅僅看臉蛋,粉絲、社會活動、大眾認知度,甚至金錢都能輕易左右。

在媒體眼裏,在多數中立者眼裏,石頭姐的著裝風格簡約大氣,很有品位,每次街拍都完美的不像街拍……

而赫敏的街拍,真像街拍,網絡上很多人無法接受的大叫,醜哭了。

根據團隊的分析,和石頭姐自身的了解,寧很明顯喜歡簡單和諧對稱的美,石頭姐需要的只是繼續保持。

讓石頭姐更確定的是赫敏的改變,最近一段時間赫敏在努力向大氣方面改變,更像英國人了。

而不是反過來自己像英國人,赫敏像個無知的幼稚美國人。

擁有記憶的赫敏,在某些方面當然比自己更了解寧。

身材和容貌這些硬性指標,不容易改變,整容的手段既物化了自己也物化了別人。

對任何底子不錯的人來說,都得不償失,這是信譽問題。

但既然寧喜歡就說明這方面並不差。

團隊最大的擔憂其實是衰老,畢竟從寧勻的表現來看,他不想婚姻,甚至不想確定關系。

年輕的時候沒問題,幾年以後就不好說了。

但這個問題又不能回避,所以團隊建議適當的時候可以稍微提示,比如唱個“我們年輕”的歌,石頭姐虛心接受。

事實上,和寧勻有過親密接觸的石頭姐,一點也不擔心。

別人不知道,石頭姐可知道寧勻有多麽年輕,多麽正太。

正太到某些活動的時候,會突然產生罪惡感……

要知道以石頭姐的年齡算,對方未滿十八歲,自己是不受羅密歐與朱麗葉法案保護的。

不是因為這些超越青春,超越生與死的領域,自己又怎麽會找一堆人簽訂嚴格保密協議給自己參謀感情問題呢,還要忍耐著他們心底裏罵自己碧池的惡心感。

個人修養方面,雖然科學素養不太足,但文學與藝術領域,總體素質還是偏上的。

這方面可以提高,但需要的時間太長,效果也不明顯。

團隊已經努力搜集寧勻的所有言論,用以推斷他的人文知識背景,再結合他的成長環境以及受教育情況,進而推斷他的思想傾向。

至於石頭姐提供的,根據平常和寧勻聊天得出的看法,被認為有參考意義但缺乏重大價值。

因為很多資料都表明,寧說過的話,缺少統一性和一致性。

所以那些平時聊天的看法,可能是偽裝也可能是隨心情而定。

石頭姐想到兩部電影中寧勻的表現,和模糊記憶中的感覺,覺得還是團隊的分析正確,堅定了自己判斷失誤的想法。

所以想要走捷徑,針對性的理念契合,變的充滿了不確定的可能性,甚至會成為自作聰明的陷阱。

而社會標簽,對其他人最難改變,對於石頭姐自己可不是。

對於一個有錢的女明星,太簡單了。

根據自身的條件,奧斯卡影後就是最好的選擇啊!

一個影後女友可比普通女明星女友高大上多了。

這也是自己全面超越沃特森的地方,有赫敏定型,就算那錢砸也砸不出影後。

和伍迪·艾倫第二次合作就是不錯的嘗試,可惜《無理之人》屬於伍迪·艾倫一年一部參差不齊電影中差的那部。

憑借水準之上的演技和充足的活動經費,奧斯卡影後的距離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