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技能:六如

“紙上得來終覺淺,文陽,這書還得一邊操練一邊讀的好。”見李悠如此入迷,戚繼光忍不住勸道,“否則即使背全了這本兵書,也不過是個趙括罷了。”

“趙括可並非是庸將啊,能將武安君白起逼的向秦王求援,秦王親自到河內召集十五歲以上青壯前去支援;被白起圍困一個月還能維持大軍不潰散,這可不是一般將領能做到的,若是要怪恐怕只能怪秦軍太過強大,武安君太過厲害。”李悠聞言擡起頭來下意識的反駁道。

假如將趙括替換成戚繼光,長平之戰又會如何發展呢?以趙國當年的實力,戚繼光並不一定能戰勝白起,但毫無疑問的是他肯定會對秦軍造成比趙括更大的傷害,或許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間就要延後了吧?李悠心中胡思亂想著。

“文陽這話也並非沒有道理。”戚繼光舉出趙括的例子也只是順口說出,誰讓這位趙將軍的事情太出名了呢,“以趙國當時的實力,即使不更換廉頗,恐怕也擋不住白起的進攻,或許只能多消耗一些時間,但即使如此趙國也無法堅持下去了。”

“戚某方才的意思是想文陽在我軍中多走走多看看,切忌萬事以書本為準。”連看《孫子兵法》都要批判著讀的戚繼光顯然並不想李悠將自己的兵書奉為圭臯,這對一名領軍之將來說並無好處。

“晚生醒得,多謝戚將軍教誨。”李悠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戚繼光拿出的《紀效新書》初稿已經彌足珍貴,這一番教誨更是語重心長,讓他對戚繼光極為感激。

“今日天色已晚,文陽還是先回去歇息吧,等明日教習弓箭手之余,大可在營中四處關凱其他士卒的操練,和書中兩相對照,如此學得自然會快一些。”戚繼光對他的態度極為滿意,“若是有疑問,大可以來帳中問我。”

“晚生記住了,一定會多多向戚將軍請教。”李悠再次拱手致謝,當初他和陳慶之學習兵法只是口頭交流,和張巡學習倒是一邊打仗一邊學,可睢陽之戰實在太過艱苦,他和張巡都很忙,沒有那麽多的時間進行深入交流,眼下遇到戚繼光總算是可以彌補前兩者的遺憾了,一邊讀書一邊實踐,還能不時地向他請教,更別說明年就將迎來台州之戰,這對李悠來說可是前所未有的學習好機會。

回到住處,李悠顧不上休息,連夜點燈攻讀,第二日一早等戚繼光稍微閑下來就去請教自己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練兵首重選兵,以戚某來看,其法惟在精,用城市遊滑之人、奸巧之人皆不可用,鄉野老實之人方為上選。豐偉、武藝、力大、伶俐四條既不可廢,亦不可專恃,惟素負有膽之氣,使其再加力大,豐偉伶俐,而復習以武藝,此為錦上添花。”戚繼光緩緩解讀著李悠的疑惑,“油滑之人老想鉆軍法的空子,且多為膽怯之輩,若是任由此輩混入軍中,不僅自己練不好,還會帶壞同伍,因而絕不能用。”

李悠聽著不住點頭,似乎後世招兵時那些老兵也大多喜歡來自農村的新兵,因為他們老實聽話,不像城市兵這般不好管教;但是後來形式又有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於士兵的知識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而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城市兵又成了新的寵兒。

“練兵必須從實戰出發,若是那些用來糊弄上司的玩意兒,就算操練一千年,便有何用,臨陣還是生的;設使平日所習所學的號令營藝,都是照臨陣的一般,及至臨陣,就以平日所習者用之,則於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這是講究訓練和實戰相結合,一切訓練必須緊扣實戰。

初到大魏京營禁軍時訓練的那些東西,不就是拿來忽悠李圭用的麽?浪費一月的時間只為讓他高興高興,結果到了和唐括部的戰場上,這一切全都沒了用處,大魏的禁軍還不是慘敗而歸?若是一開始就多多訓練和騎兵的作戰方法,或許那時候也不會敗得那麽慘吧?

這種訓練思想不僅是軍事上有用,在其他地方也足以起到指導作用,比如競技體育的日常訓練,比如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高考模擬考試……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流露出來的這種思想,即使到了數百年後也不落伍。

“為將之道,所謂身先士卒者,非獨臨陣身先,件件苦處,要當身先。所謂同滋味者,非獨患難時同滋味,平處時亦要同滋味,而況技藝豈可獨使士卒該習,主將不屑習乎?”將帥不僅要有帶兵制敵的文韜武略,而且要精通各種技藝,要作士卒的表率;不僅戰時與士卒患難與共,而且平時也要處處與士卒同甘共苦。

我在帶領大漢使團鑿空西域之時,不也是因為這樣才贏得了他們的信任麽?像陳慶之和韋睿這樣的儒將終究是少數,後世想學他們的文人不知凡幾,但學成的可以說一個也沒有;李悠不住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