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一)(第2/4頁)

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戰場的局勢,固然是節節敗退,而在歐洲和北非戰場的情況,則更是慘不忍睹。

首先,在聖誕節之前的一個星期,蘇聯紅軍終於帶著一票歐洲社會主義盟友,輕易粉碎了葡萄牙人和少量駐歐美軍的微弱抵抗,把紅旗插到了裏斯本的王宮屋頂,從而把美英盟軍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

然後,在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下詔投降和葡萄牙陷落之後,為了在西歐保住最後一個落腳點,駐紮在愛爾蘭的美軍並未撤退,而是逐步收縮兵力,以倫敦德裏(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為基地,準備長期堅守。

此外,絕大部分駐紮在愛爾蘭島上的英軍,也拒絕接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無條件投降詔書,把企圖前來受降的愛爾蘭共和軍代表逮捕或驅逐。同時,成千上萬在核爆廢土上快要活不下去的英國貧民,也還在拿著各種烏七八糟的破爛武器,繼續成群結隊地湧入愛爾蘭,一上岸就燒殺搶掠,給自己找活路。

對此,已經以勝利者自詡的愛爾蘭共和軍,自然是怒發沖冠,完全無法容忍。但既然蘇聯紅軍忙著掃蕩小亞細亞,暫時無心登島參戰,他們也只能拿著蘇聯最新援助的武器——不知為什麽,裏面居然混雜了大量的日本軍械,打響了一場驅逐侵略者的國土保衛戰,期間各種屠殺層出不窮,道德下限屢創新低。

就這樣,美軍、英軍、愛爾蘭共和軍和一大堆雜七雜八的兩國民間武裝,再加上不時來湊熱鬧的蘇聯戰略轟炸機群,在這個聖誕節繼續把愛爾蘭打成了一片血火煉獄。幸好,蘇聯方面多少為了照顧愛爾蘭當局的情緒,公開宣布不再向愛爾蘭戰場投擲原子彈,改為以燃燒彈和毒氣彈為主,這才沒有讓局勢朝著更加崩潰的方向發展,要不然的話,僅僅憑著愛爾蘭的這麽幾百萬人口,在核戰爭之中還真是不夠死的……

接下來,在北非戰場,隨著蘇伊士運河的堵塞、亞歷山大港的核爆和埃及首都開羅的大起義,這一系列噩耗的紛至沓來,美軍已經無法維持對埃及的統治。前不久剛剛從駐歐美軍司令變成駐非美軍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只好把司令部搬到了巴格達,並且把自己的頭銜又一次從駐非美軍司令改為了中東美軍司令。

在把司令部搬到巴格達之後,艾森豪威爾上將面臨的頭等要務,就是把散落在地中海各地的盟軍收攏起來,但這項任務實在很難辦。因為,就在艾森豪威爾上將搬遷司令部的同時,沖出土耳其海峽的蘇聯黑海艦隊,就在塞浦路斯島附近海域與組織撤退的美國地中海艦隊相遇——塞浦路斯海戰隨即爆發,勢單力薄的美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就連負責撤軍的商船隊也沒能逃脫大難,不是中炮沉沒,就是成了蘇聯人的戰利品。

至此,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名下雖然還有五十多萬軍隊,但在喪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權之後,絕大多數部隊都變得七零八落,散落在從馬耳他島到昔蘭尼加的各個孤立據點裏,打不下去也撤不出來,最後只能捏著鼻子任憑他們自生自滅——幸好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巴西人、墨西哥人、秘魯人和加拿大人,即使是美國本土的部隊,也以黑人和亞裔士兵為主,哪怕全部損失了也不是特別心疼,說不定還能為國內除去一些隱患。

但無論如何,盟軍丟失整個北非已成定局,而艾森豪威爾將軍在中東能夠繼續堅持多久,現在看來似乎也是一個未知數——這讓愛因斯坦這個猶太復國主義支持者,不由得擔憂起了巴勒斯坦那些猶太人定居者的命運……雖然始終生活在歐美,但愛因斯坦在內心深處一直以一個猶太人,一個以色列人自居……

幸好,即將兵臨巴勒斯坦的入侵者不是希特勒,而是斯大林,或許那裏的猶太人還有幾分盼頭吧!

……

對於生活在美國本土的平民百姓來說,上述這些燃燒在幾千公裏之外的遙遠戰火,雖然顯得十分的勁爆和精彩,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但真正說穿了,也不過是代表著飯後茶余的幾句閑話而已。但是,再接下來,聯邦政府最新出台的國內食品和日用品全面配給制度,卻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感到憂心忡忡。

——在之前的二戰時代,美國的農業生產並未出現衰退,反倒是因為旺盛的戰爭需求,掃除了大蕭條的殘余影響,導致各種農作物的產量都屢創新高。因此戰時的美國人從來沒有餓過肚子,面包和玉米餅都是不缺的,只是更加高档的黃油、巧克力和牛排之類有時候會缺貨,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吃的好罷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三戰來臨的時候,由於急劇增加的物資消耗和農業勞動力的日漸匱乏,為了能夠擠出更多物資來供給前線,就連美國這個曾經得天獨厚的農業大國,也不得不開始實施食品配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