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嶺南無戰事(下)(第2/4頁)

在這些刺頭兒地主之中,有的仗著自己身上的明朝功名,死活不肯繳納任何賦稅,甚至倒過來對“澳洲人”敲詐勒索;有的公然口出狂言威嚇官府,甚至煽動鄉民圍攻新政府的土地丈量隊和征稅隊伍;有的地主縉紳還派人去廣西聯絡各族土司,妄圖裏應外合顛覆“澳洲人”的統治,卻根本沒想過要如何對付飛艇和鐵甲艦……甚至還有些腦筋壞掉的野心家,搜羅了幾百號老弱病殘,就玩起了稱帝的遊戲!

雖然有關部門對於此類案件一律從嚴從重審理,可還是架不住廣東省內的地主縉紳們前赴後繼地踴躍作死……目前已經流放了一萬多人去非洲跟黑叔叔玩生存遊戲,又流放了幾千人到太平洋海島上跟食人族當鄰居,這才讓廣州附近這一片的地主縉紳都安穩了下來。而粵東、粵北那邊還是依舊暗流湧動……

與這些腦筋搭錯、踴躍作死的土財主相比,更讓占領軍當局頭疼的,還要數那些猶如泥鰍一般滑溜,又仿佛毒蛇一般兇狠的江湖門派了。在統治了廣東幾個月之後,占領軍當局總算是明白,當年建立新中國的時候,為啥要不管不顧地狠下辣手,一股腦兒地消滅一切封建會門道了——這些地下勢力在城鄉間盤根錯節、消息靈通、手眼通天,各種偷雞摸狗的下九流手段多得嚇人,簡直是讓人防不勝防。

雖然論正面的武力對抗,這些幫會分子肯定不是軍隊的對手,但論起各種鬼蜮伎倆,卻著實令人撓頭,盟軍進了廣州才幾個月,那畫著鯊魚嘴的猙獰大飛艇還在廣州市民頭頂上掛著呢!就已經有人在賄賂收買盟軍的軍需官員,探聽軍事情報或偷竊各種後勤物資了;還有人內外勾結向盟軍販賣變質腐爛食品,弄得軍隊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甚至連裹挾鄉民沖擊軍營、妄圖哄搶軍械作亂這種事情都幹得出來!

因此,在占領廣東之後,有關部門立刻就組織了好幾次嚴打運動,第一時間就先把乞丐以及那些城裏遊手好閑的青皮統統抓起來,發往海外各處最艱苦的拓荒前沿充當苦力。但限於可用人力的規模,也只是基本清理幹凈了廣州的幫會分子。而在遠離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依然遍地都是一片亂象……在城裏的商戶差役、鄉間的地主縉紳、山間的寺廟道觀之中,到處都有這些幫會分子的線人和庇護者,幾乎無孔不入!

上述騷亂雖然不至於顛覆盟軍對廣東的統治,但卻能嚴重幹擾各種現代化建設的進展速度。更要命的是,許多武林門派的根基之地,都在廣東省外。即使在廣東境內再怎麽嚴打,也只能傷到他們的皮毛而已。

總之,因為暫時無法祭出“土地改革”、“社會主義工商業公有化改造”和“破除封建迷信”這三大釜底抽薪的絕戶計,占領軍只能硬著頭皮在廣東打上一場長時期的治安戰。由於軍警力量在使用上的各種局限,有關部門還下令組建屬於自己的“愛國社團”以毒攻毒——於是,就有了長留派的誕生。

簡單來說,長留派就是一個依托海南島穿越集團的“新道教”建立起來的,面對新占領區當地民眾的會道門,短期目標就是對付那些膽敢跟“澳洲人”為敵的武林門派。一開始不知是誰腦洞大開,隨意起了個很惡俗的名字,叫做“北鬥神拳”,結果招致一片強烈抗議——用拳頭怎麽打得過人家的板磚悶棍?

接下來,有關部門在內部舉辦了名稱征集活動,於是又冒出了精武門、瓊華派、萬花谷、天策府、藏劍山莊、天下會、金錢幫等等一系列缺乏想象力的奇葩名字。最後還是看不下去的新道教主事人盜泉子,借鑒一部仙俠電視劇裏的設定門派,以《山海經》中的長留仙山為名,將這個新門派定名為長留派。

然後,為了突出長留派的“澳洲特色”,與明朝本地的武林門派區別開來,長留派弟子所用的兵器也別具一格,乃是三棱軍刺和西洋細刺劍!前者的殺傷能力,在現代戰場上久經考驗。而那看似玩具一樣的西洋細刺劍,其實在格鬥中同樣戰績不俗——須知此物最早的名字叫做穿甲劍,乃是從貴族決鬥中發展出來的街鬥利器,完全放棄了砍劈的功能,將一擊致命的功能發展到極致,那極細的劍身,既分量輕便容易攜帶,又可以輕易穿透人體軀幹,造成嚴重的臟器出血和體腔內感染,這在古代基本就是死路一條了。

當然,這種武器在大軍對陣的時候,確實用途有限,但是在江湖鬥毆之中,卻絕對是堪稱利器——如果這東西當真是華而不實,缺乏實戰價值的話,西方紳士們又怎麽可能一直將它佩帶到二十世紀?

即使在東方的街鬥戰場上,這東西的殺傷力也同樣不差——與完全依靠刺擊作為殺傷手段的西洋劍相比,傳統的中式劍還保留了一些砍殺和格擋的招式,所以劍身不能打造得太長,至少在揮舞時不能砍到地面,刃長不如西洋劍。這樣一來,在廣州本地“大俠”拿著傳統的中式劍,當街對戰手持西洋劍的長留派弟子之時,在中式劍刺到對手之前,自己這邊就很可能已經被西洋劍戳進肝臟了!這可是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