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下)

不過,雖然已經攻入了山海關,但皇太極的戰術指揮還是十分保守,並沒有一口氣直撲北京城。

這一方面是因為剛剛打完了歷時近一年的大淩河之戰,明軍固然大敗虧輸,女真兵也被拖得筋疲力盡,連戰馬都掉了膘。如今還沒怎麽準備,就突然要再次入關伐明,頓時就有些措手不及,兵力、軍械、輜重都不湊手,尤其是那些蒙古同盟軍,在大淩河戰役之後早已回家了,如今還得趕緊派使者到草原上調兵——皇太極最初帶進山海關內的八旗兵馬,不過是兩黃旗的數千人而已,後續部隊還在慢慢趕過來。

另一方面,皇太極同樣也對剛剛歸順的關寧軍不太放心,在某種程度上打著坐山觀虎鬥的主意——此次倒戈投降的關寧軍,加上之前大淩河戰役的關寧軍戰俘和被裹挾著投降的雜牌明軍之後,總數已經多達四五萬人。而後金即使盡發傾國之兵,再加上科爾沁部等蒙古同盟部族,也不過能湊出七八萬兵馬而已。

很顯然,這樣一個龐大的不可控軍事集團,若是放在身邊或背後,任憑哪個君王都是不會放心的。

於是,皇太極就借口等待後續部隊和新鑄造的重炮,進關不久便在昌黎縣紮下大營,作為本次伐明大戰的前線指揮部。然後自己抓著八旗精兵安坐不動,只派遣祖大壽和吳襄兩員降將,率領四萬關寧降軍分兵兩路,撲向京師和天津——按照皇太極的如意算盤,如果祖大壽和吳襄能夠旗開得勝,那固然很好;如果這票關寧降軍被絕地反擊的明廷給打垮了,那麽也等於是幫助後金國解除了一個潛在的隱患。

反正不管那邊得勝,死的都是漢人,都是在損耗明國的元氣,皇太極是一點都不心疼。

對此,以祖大壽和吳襄為首的遼西將門也無話可說——這基本上就算是投名狀了。

至於這一次入關能不能攻下京師,皇太極倒是沒有抱著什麽志在必得的想法——按照他對八旗旗主的說法,本次入關的指導思想就是“得寸則寸,得尺則尺”,萬事不可強求。能夠一鼓作氣打進紫禁城坐龍庭,固然是再好不過。如果一時半會兒沒法置明廷於死地,那麽也沒必要把自家老本都拼上。

所以,他最初才在昌黎屯兵不動、坐觀戰局,心中就是打著萬一局勢不利,便退回山海關的主意。

不想在此番突變之後,哪怕是面對亡國之禍,明軍的抵抗依然只能用“軟弱無力”來形容,完全沒有半分垂死抵抗的瘋狂勁頭——在女真八旗按兵不動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剛剛倒戈的關寧軍,祖大壽就直搗京畿,將明廷在北直隸僅有的兩支野戰軍之一,盧象升的天雄軍給打得潰不成軍。而另一路的吳襄也是連奏凱歌,從山海關一路殺到天津城下,如果不是洪承疇的秦軍趕到,或許已經拿下這座北京門戶了。

看著關寧軍這些自己的手下敗將,居然在關內打得如此順風順水、摧枯拉朽。如今屯兵昌黎的女真八旗上下也很是眼熱,一時間全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再也按捺不住,急吼吼地要一顯身手。

而原本還打算繼續觀望一陣子的皇太極,也架不住底下眾人的群情洶洶,看看八旗兵馬已經集結得差不多了,科爾沁部的蒙古騎兵也到了,便從昌黎拔營出征,繼續向著明國的京師挺進。

或許這一次當真是福星高照的緣故,女真大軍剛剛走到樂亭縣,就又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大喜啊!大汗!天津的明軍嘩變啦!真是上天保佑我大金啊!”

一片卷起的塵土之中,胖嘟嘟的莽古爾泰眯著一對豆豆眼,興高采烈地騎著一匹棗紅馬從前面趕來,還沒湊近皇太極的禦駕,就隔著老遠高喊起來,“……只要打垮了洪承疇,那崇禎小兒就死定啦!”

看著莽古爾泰這般完全不知尊卑的粗豪舉止,皇太極一時間不由得眉頭微皺,但聽了他的話語之後,頓時也是大喜過望,“……天津的明軍真的嘩變了?不會是什麽謠言吧?”

“……千真萬確!據探馬來報,天津城裏都燒起來了!那煙火在四五裏外都看得見!”

莽古爾泰一臉樂呵呵地說道,“……吳襄也派了使者來說這事,再過一會兒就到!”

“……甚好!甚好!真是上天保佑我大金!”皇太極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扭頭朗聲高吼道,“……速速傳令,八旗諸軍立即選拔精騎,一人雙馬,攜帶三日幹糧,隨我奔襲天津!”

……

北直隸,順天府,天津衛城

一場縱兵大掠、燒殺奸淫的殘酷戲碼,正在這座號稱“天子門戶”的城市裏上演。

斑駁殘破的天津城墻內外,陜西腔調的喊殺之聲驚天動地,一團團的黑煙在城池上空飄動,街巷之中充斥著城內軍民的哭喊聲,而成群結隊的亂兵仍在從各處營壘趕來,源源不斷地往城中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