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耶律大石

可敦城,遼朝西北路招討司衙門

大雪紛飛的室外,刺骨的寒風猶如厲鬼般呼嘯;昏暗陰沉的室內,巨大的牛油火把在熊熊燃燒。

突然間,只聽得“嘣”的一聲,緊閉的木窗被暴風雪往裏面吹開,屋外的狂風立時卷著雪花湧入,火焰一陣瘋狂的扭動,將屋內坐著那人的影子拉得歪歪斜斜,如入鬼蜮。

——寒風驟然襲來,縱使裹著華貴的貂皮大氅,耶律大石依然不由得打了個哆嗦,只得徑自起身,重新關上窗板,又移來一個沉重櫃子,將窗板堵上,這才重新坐回火光之下,提著毛筆皺眉苦思。

雖然他此時已經在可敦城設立衙門,分封官吏。無奈漠北雖已被遼國治理百年,文教的氛圍依然薄弱。粗通文墨的識字人比最上等的駿馬還要稀少,很多瑣碎的公文事務還是只有由他這個契丹翰林親力親為。

而更讓他忍不住哀嘆的,則是可敦城目前擁有的積儲和軍力。

“……軍馬八萬匹,宮帳兵五百,部族兵一萬騎,鐵甲二百副,皮甲三千副,庫存糧秣還可支兩個月……唉,我堂堂大遼,昔日疆域萬裏,眼下卻淪落到只剩了這點家底麽?如何還能與金人相爭?”

——自從天祚帝耶律延禧於兩年前兵敗被俘之後,遼國這座破碎崩塌的大廈,就只剩了僻處漠北的耶律大石這一路孤軍,以及西北路招討司治所可敦城這樣一座孤城。

昔年遼國在全盛時期,疆域曾到達北海(貝加爾湖),囊括整個漠北草原,並設立了西北路招討司、烏古敵烈統軍司等對漠北各族進行管制。到了遼朝末年,契丹人對漠北民族的控制力大為減弱,烏古敵烈統軍司已經名存實亡,但這個地方的本土遊牧民族仍然還沒有形成大一統的氣候,只是出現了一些局部的、不穩定的部族聯盟。依靠契丹人昔年的一點余威,耶律大石還能勉強震懾住漠北諸族,保住可敦城不失。

但問題是,如果他想要依靠漠北的人力物力,與縱橫中原的金國對抗,就顯得猶如螳臂當車了。

——對於曾經崛起過匈奴和突厥這樣的霸主,自古全民皆兵、號稱“控弦十萬”漠北遊牧民,契丹人的提防和限制程度一向還在對待女真人之上。自從建國以來,就竭力限制鐵器和食鹽輸入草原,逼得他們只能用石頭和骨骸磨制箭頭來進行狩獵,以此來削弱這些遊牧民的軍事實力。此時的漠北各部,大多窮困至極,縱然是部族首領,也未必能擁有一副鐵甲。普通部民能搞到一口鐵鍋,便已稱得上富裕了。

在遼國強盛的時代,這一嚴苛的政策有效削弱了草原遊牧民的戰鬥力,即使偶有叛亂,也是旋起旋滅。但到了大遼五京皆失,僅剩可敦城一隅的時候,卻成了耶律大石重整軍備的巨大障礙——雖然同樣是機動性極強的騎兵,但漠北這些穿著皮袍子、射著骨頭箭簇的未脫產民兵,如何能打得過金人的鐵甲重騎?

如果說,擊退金兵、恢復故國還只是長遠謀劃,可以慢慢等待時機、再想辦法。那麽眼前這場由暴風雪而導致的草原白災,則更是讓耶律大石的弱小政權幾乎陷入了自行瓦解的危局——大批牲口在風雪中被凍死,導致食物供應的缺口進一步加大。還有不少勇士被活活凍死,讓耶律大石不由得痛心疾首。

作為遼朝的西北重鎮,以及歷次平定草原叛亂的前線軍事基地,可敦城的府庫一向囤積甚豐。但是,在女真滅遼的戰爭之中,雖然可敦城一直未受金兵侵擾,駐紮的軍隊、放牧的禦馬和囤積的輜重卻被遼軍多次調用,等到耶律大石入主可敦城之後,草原上又是連年遭災,僅有的一點積儲也漸漸消耗殆盡。

盡管耶律大石在不得已之下,已經遣散了之前召集的大多數漠北部族遊牧騎兵,讓他們各自返回本部落就食,以減輕可敦城的食物和燃料供給壓力。但在眼下的可敦城中,還是缺少鐵錠、缺少醫藥、缺少布匹、缺少食鹽、缺少糧食……連取暖的燃料都不太夠用。府庫內僅剩的存糧和牲口,雖然還夠全城軍民吃過這個冬天,但接下來青黃不接的春荒時節又該如何熬過?

一想到這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大麻煩,耶律大石就愁得要掉頭發。但即使他把頭皮抓破,也沒法憑空變出糧食和鐵器來——糧食和鹽還可以在開春之後想辦法組織商隊,從西夏人那裏采購一些。但鐵器這樣能夠增強戰爭潛力的東西,即使在西夏也是不準向草原大規模銷售的違禁品……

而且,草原一向窮困貧瘠,就算西夏開放禁令,眼下的他手裏也沒有多少金銀錢財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是由於油脂已經漸漸燃盡,牛油火把的光芒也開始黯淡下來。耶律大石揉著眼睛丟下賬簿,正想要再點上另一個火把,卻覺察到之前一直在外面呼嘯的暴風,不知何時竟然悄無聲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