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EDI戰機

MASE-1.7.1版本的集群納米機械蟲,對比以前版本的機械蟲有了很大的改進,例如可以自編程,可以吞噬金屬進行自我繁衍低版本型號的納米機械蟲,在另外個世界本身是設定了自定義限制密碼,無法用在軍事用途上的。不過這不是有著USR公司總裁這個“間諜”在嘛,破解這個限制也不算太難。

有了這個版本的集群納米機械蟲,陸淵就能用來對付U盤產生的大部分可能性危機,確保自身安全。

“這是個好東西。”

站在鋼化玻璃外,陸淵輕輕說道。

這的確是個好東西,不止在於它能用來確保自身的安全,應對U盤所帶來的威脅,而它原本就是個很厲害的武器。

一枚裝載了一個單位MASE-1.7.1版本集群納米機械蟲的彈頭,足以摧毀如同東京市這樣巨大的千萬人口城市,而且沒有任何輻射,還可以自定義程序,例如設定為只吞噬金屬,不吞噬任何生物等。還能隨時終止程序,停止吞噬,用起來不要太方便。

而這樣的彈頭,在這裏有整整十枚!

即是說,陸淵此刻也許沒有投放能力,但絕對具備潛在摧毀十座特大城市的力量,掌握了至少上億人口的性命。這一切,全部都是U盤所帶來的。

整座海底基地的建設有條不紊,在參觀完A區所有地方後,陸淵首先肯定了桑尼的工作,並對其做出了高度評價,隨後結合基地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基地工作需要兢兢業業,在艱、難、險、阻任務中,不懼辛苦,不怕困難;二是未來時期需要面對新挑戰,要更加重視基地安全問題,提升安全警戒程度,做到不疏漏、不放松,提前計劃安排好風險管控;三是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嚴格按照預先計劃執行,在提升基地快速建設的同時,也要保障最終建設質量。

以桑尼為首的上千NS-5機器人,首先是感謝上級對它們工作的肯定,其次表示絕對服從上級指示,嚴格依照指示行事,爭取早日完成海底基地建設工作。

“對了,EDI改裝的如何了?”

似乎想起了什麽,陸淵回頭看向桑尼。

“基本框架已經完成97%,剩余所需時間5小時12分47秒……”

“唔,那也就是說,差不多快完成了吧?”

陸淵若有所思:“這速度還算夠快了,怎麽樣?EDI的性能還不錯吧?”

所謂的EDI,便是電影《絕密飛行》中的那部UCAV無人航空戰鬥機,是一架極為先進的AI智能控制,搭載了量子計算機的隱形戰鬥機。

在原本電影之中,這架無人機的性能就很是嚇人,全球最先進的隱形技術,最大加力推力25噸以上的發動機引擎,兩個旋轉導彈發射架,可配置六枚中型導彈。而美國引以為傲的F22上的F-119渦扇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才不過15噸多一點。是以EDI能以3.5倍音速進行超音速巡航,4.3倍音速保持飛行15分鐘!

要知道許多導彈的速度都還沒上4馬赫,面對這架無人量子戰機,連屁股都追不上,何談擊毀?

現在海底基地有了,但陸淵面對沒有運輸手段的局面,大型運輸飛機可以從USR公司總裁那裏獲取部分零件進行組裝,但只能獲取商用零件,另外大型運輸機的組裝調試也是相當麻煩的事情,就算有著操作手冊,有著專業公司資料指導,沒有四五個月的時間,也根本搞不定。

而大型運輸機隱蔽性能不夠好,太過惹人注意,現階段並不符合陸淵的要求,於是他便把注意打到了《絕密飛行》上面,一口氣把主角三方的鷹爪戰機以及EDI無人戰機給攝取了出來。

EDI的先進性能先不談,哪怕是需要人類操縱的鷹爪戰機,其性能也優於F22隱形戰鬥機,不止是在發動機性能上超出F-119渦扇發動機,隱形、機動性上也要優越許多,嚴格意義上算是四代半戰鬥機。

至於EDI,不客氣的說,根本就是成熟性的第五代無人戰鬥機,性能完全吊打現實世界各國所有戰鬥機,只要不是近距離狗鬥和面對圍毆,完全能以遊擊戰的精髓,超視距、超隱蔽作戰,打一炮就走,敵人都懵逼不知是怎麽回事。

講道理,這樣先進性能的EDI無人戰鬥機,本該符合陸淵的要求了,但前提是僅有這樣的戰鬥機。然而在有著《機械公敵》世界提供的更為先進技術條件下,陸淵不可能無視這一點,立即決定對EDI進行改裝和技術提升。

首先發動機和機身材料上,他暫時不用改修改,一來因為EDI的發動機縱然是在《機械公敵》世界中,也足夠讓人贊嘆般的完美優秀,提升難度很大,需要動用的資源不小,這裏也沒有改進的條件。二來則是機身材料改造同理,不論是增一分還是縮減一分,對整體的氣動布局與機身穩定,都有相當大的改變,需要風洞測試與數千小時的飛行數據采集,陸淵目前不具備這樣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