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全新宇宙生活

楊雲肆不出所料地成為了星際戰士的一員,與他同樣的還有諾亞一號那些得過神秘病毒,而幸運活下來的人員,基本上都是熟練的軍官,一下子補充到平民占據了九成以上的星際戰團中後,他們的職務最高的是楊雲肆,已經達到了某團副團長的職務,其余的也多是教官一類,相信經過時間磨合後,他們肯定都會成為星際戰團的中高層人員。

至於普通的軍人,他們也都是曾經地球上精挑細選出來的真正精銳軍人,想一想吧,在諾亞一號失落後的那些歲月裏,是他們苦苦堅守著保護民眾,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任務熱情,他們都可以說是職業化的精銳軍人。

這樣數百的軍人加入到了希望號防禦軍隊列中,幾乎一下子更改了防禦軍缺少中下層軍官的窘境,樂得王光正這幾天全是笑容對人,讓與他熟悉的劉白黑鐵等人覺得渾身發寒,菊花發癢……

不管怎麽樣,隨著諾亞一號的軍事力量加入到希望號中,希望號政體本身的軍事實力終於開始了正規化,再非之前的半民事半軍事部隊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光正計劃的第二次希望號軍事建設計劃又提上了日程……

姚源對王光正倒是放心得很,包括了防禦軍與星際戰團的軍事訓練與建設計劃幾乎都交給了他,而他本人現在正在對著另一件事頭疼……

“太多著名的科學家了嗎?”

姚源看著手上芭比遞過來的這份名單,上面顯示了這剩余兩千多人中的科學家數量,是的,只是科學家數量,研究人員及技術人員還在之外,光科學家數量就有近七百人左右,其中包括了之前與王光正交流的費斯安特博士,著名的金屬工藝方面的專家,以及曾經地球上著名的各個大科學家,涉及的行業與項目幾乎遍及了大部分人類二十一世紀的高新科技領域,其中還包括了希望號在地球上未曾搜羅到的衛星,火箭,以及太空站等建造人才。

而且這近七百人中,有至少六十多人名氣極大,在希望號上只艾爾侖,西勒衛,加侖菲特等少少數人能夠和他們匹比,雖說名氣並不完全代表實力,但是在同一科學小組中時,名氣大的人的話,往往更具備著權威性。

所以當這六十多名氣極大的科學家加入之後,對希望號原科學體系的沖擊將會極大,特別是已經開始劃分出了階級與職稱的科學家體系來說更是如此,雖說是能者居上,但是因此而鬧成分裂與不和諧,這對希望號的科學體系來說可真是大麻煩。

這正是目前讓姚源頭疼的事情了,不過還好他還有機會補救這一切。

畢竟目前希望號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後期了,比起當初的地球科技先進了數百上千年,無論是氫聚變技術,還是高斯技術,超電磁技術,乃至目前對希望號來說都是高端的能量凝聚技術,曲率航行技術等等,這些都是希望號在這十幾年宇宙航行裏,通過各種方式得到的與自己破解的,光是其理論文獻就可以堆滿一個大型圖書館,這些也足夠諾亞一號的科學家們學習一段時間了。

趁這段時間,讓這些在地球上就享用盛名的大科學家們,與希望號的科學系統進行磨合,也讓他們彼此熟悉熟知,畢竟都是人類,這點小困難應該還是可以克服的。

姚源在名單上寫下了他的決定,先讓這些科學家們休養一段時間,然後再讓他們逐漸接觸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後期的知識,這樣慢慢一步一步走來,走路的步子不能夠跨大了,不然容易卡到蛋。

接著姚源又拿起了第二份文件,這是衛生部遞交上來的文件,上面是針對諾亞號三千多人的健康狀況進行的評估,基本上來說,這三千多人只是虛弱與受傷不等,大的疾病,傳染病之類還是沒有,不過這些人中年齡最大的已經近七十歲了,而且是以正常人類八十歲的壽命極限來計算的骨骼年齡,這一批三千多人急需要使用基因共振技術。

只是目前希望號正處於技術急劇革新的階段,基因共振技術也已經出現了第二代,是二級宇宙文明巔峰所擁有的新技術器械,不過因為技術不過關,成品率極低,再加上希望號對於質量的嚴格把關,所以到目前為止,每個月最多只能夠接受三十到五十名人員使用這種新一代的基因共振技術,若是要讓諾亞一號全部人員使用這種優化的基因共振器械,即便把所有名額給他們開放,那也非得好多年以後去了。

這事卻是為難……

因為根據科學研究,年齡越小的人使用基因共振技術,所得到的效果也就越好,而像那種七八十歲的人去使用,也不過延壽三四十年罷了,決計不可能延壽一倍左右,而新一代基因共振技術的優異性能正在於此了,能夠很大程度上化解這種難題,所以這種基因共振器械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最是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