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征召與挖掘

隨著第二批新人類及幸存者的誕生,很快地,軍方先一步反應過來,拋除其中的耳語者之類,還有一些女孩什麽的,剩余的男性數目一共是一百二十二人,包括了新人類及幸存者所有的男性數目。

依照這些新人類及幸存者的數目,軍方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改革計劃,也即是新人類及幸存者男性全體軍人計劃,也即是一旦發現新人類,那麽便將他們引入到軍隊序列中,而且還希望將此寫入到新人類機關條例裏。

不過姚源卻對此進行了拒絕,其實關於這方面的情況他也想過許久,那就是新人類及幸存者的強大,特別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下,比如003型宇宙戰機吧,最差的幸存者座機,其速度最大都可以達到每秒一百五十公裏左右,更別說新人類座機的兩百公裏每秒了。

實際上,這樣大的速度即便是新人類與幸存者都是無法操縱的,不過第四次工業革命科技自然不可能用第三次工業革命時的眼光去看待,在宇宙戰機裏專門配置的各種輔助系統,包括了彈道預測系統,方位標定系統,作戰目標掃描系統,以及目標瞄準跟蹤系統等等一切,但即便如此,這樣的速度下也只有新人類以及幸存者能夠負荷。

正因為如此,對於軍方來說,新人類及幸存者自然是越多越好,況且即便不算駕駛宇宙戰機的能力,光是星際戰團的登陸戰與宇宙戰能力,新人類與幸存者也往往勝過普通軍人,哪怕是特種軍人也一樣,這是一種先天上的詫異,特別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武裝系統下更是如此。

比如目前的星際戰團標準作戰服,是一種以外星科技輕薄合金制造的,內置高能電磁裝置的外骨骼作戰服,星際戰甲一型,它內部帶有超電磁感應系統,會根據使用者的反應神經來決定其移動速度,譬如當最強的姚源穿上時,戰鬥的最大移動速度可以達到四百米每秒的誇張境地!

即便是不如何擅長戰鬥的張恒,也可以達到一百五十米每秒左右,這幾乎是普通特種部隊士兵的三倍!

雖說移動速度並不代表著一切,但這已經完全說明了新人類與幸存者的價值,特別是對於戰鬥方面的超強價值,這一切都讓軍方產生了如此想法。

不過姚源考慮得卻要深了許多,首先,不一定是男性就一定適合戰鬥,若是挑選不適合戰鬥,而是適合研究或者別的方面的人來作為士兵,一是在戰場上很可能一場戰鬥就OVER,二是可能會因此造成別的方面的損害。

二是不一定所有女性都不適合戰鬥,若是達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武裝技術,女性作為駕駛員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而且強制性的將新人類變成士兵,這很可能會讓新人類產生反感,或許在這些人中也有類似戚曉鳥那樣的隱藏新人類,若因此讓其對政府產生懷疑和反感的話,不但失去了招收其入軍隊效力的機會,更可能因此導致別的不可預測的事情發生。

總而言之,新人類與幸存者的能力越大,並非一定要其責任越大,關鍵的因素還是自願原則,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義務兵役制確實需要實行。

關於這方面的情況,姚源也征集了數十名專家的意見,對於兵役來源,這些專家一致指出義務兵役制,而並非是自願兵役制,關鍵是人口因素。

若是人類有個幾億的話,那麽實行自願兵役制倒是無妨,但是希望號一共只有十三萬多點的成年人,算上希望史六年時間,也才多了一萬多的十六七歲青少年,這樣的人口數目,卻需要至少五千名以上的軍人才能夠保護他們!

那麽誰願意去做軍人呢?

不可否認的,確實有許多人是願意作為軍人的,哪怕是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而犧牲也罷,或者直接說是為了全人類犧牲也罷,這樣的人很可能還不少。

但這僅僅只是第一代,所有人類都有一個強大的向心力文明,那就是所有人類都認同著地球,認同著地球上出來的人類文明這麽一個共同思想!

但是第二代呢?第三代呢?當未來希望號建造出了分艦後,也有幾百萬人口時,那時候願意當兵的又有多少?幾千?或者是……幾百?

所以與其到時候發生什麽民間大矛盾,倒不如在第一代所有人類充滿著對人類文明向心力的情況下,由擁有完全權威的姚源來制定一套較為嚴格的義務兵役制,這樣即便是未來人口多達數億時,再轉為自願兵役制也就無妨了,從嚴苛到溫柔,總比從溫柔到嚴苛更容易實現一些。

正是這樣的情況,在希望號展開挖掘工程的同時,姚源也改組了希望號的軍隊系統,首先是通過立法確立了義務兵役制,規定希望號所有男性,年齡在六十歲以下時(因為基因共振器),除開研究人員,科學家,技術工作人員以及工程師一類,其余所有人都屬於預備役士兵,在政府需要時,可以隨時征召其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