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各種新發現

塔維爾用兩天時間建造起來的這個臨時基地是按照拓荒考察站的經典架構來設計的:這種站點以較為密集的小行星為頂點,用超級合金搭建骨架,骨架邊緣設置大量起降平台和小型港口,以供工程無人機和各類艦船停靠,而骨架內環則分布著一級工程節點和二級工程節點,這些設施負責將采集到的樣本進行初步切割、掃描,剔除無價值的礦石雜物,並將有價值、粗加工的礦物樣本送往物質傳輸站,物質傳輸站通過超空間設備把礦物樣本直接送往基地中央的大型實驗室。這一套簡明高效的系統可以保證整個站點始終以最高效率運轉,並且隨著其配套的無人機群和工程船規模擴大,不斷向四周的空間延伸。當發展到一定級別的時候,拓荒考察站可以升級成太空碉堡或者軍事節點,模塊化的帝國設備只需要稍加改裝,就能在那些縱橫交錯的超合金框架上建造起一座太空城市。事實上現在首府世界的柯伊伯帶基地最初就是這麽來的:它的前身也不過是個拓荒考察站。

以基礎型的拓荒站點為根基,不斷升級架構,最終演化成兵站/太空要塞/殖民城/軍事節點等等高級設施,這是帝國太空設施的常用升級流程之一。

當然,我們眼下這個拓荒考察站並沒有如此升級的打算,盡管珊多拉已經考慮把這個偏遠世界拉到帝國版圖內,建設成一個軍工核心宇宙,但這個作為采掘場的小行星帶本身並沒什麽值得建立基地的價值,它對我們唯一有用的,也就是那些來自故鄉世界的石頭。

工作站中央的大型實驗室內部是蜂巢結構,容納了大量模塊化的樣本分析室,工程無人機采集到的隕石被分門別類送往這裏進行各種測試,以確定它們穿越世界屏障的時間,並且嘗試從這些石頭上的蛛絲馬跡來判斷故鄉世界當前的情況——當然假如能找到故鄉世界的坐標那就更好了,只不過這個看上去希望渺茫,這裏的空間驟閃已經結束了上萬年,即便這個宇宙曾經和故鄉世界擦肩而過,現在它們也已經相互遠去很久了。

塔維爾帶我們來到了她現在的工作間——嚴格來講是當前這個質量投影的工作間,因為我們知道,塔維爾一個人的數量單位現在都是用籃球場來算的……

這是一個六邊形的廣闊大廳,可能用到了空間拓展設備,導致這裏非常寬廣。大廳裏整齊排列著數十個無重力平台,其中半數平台上都懸浮著其貌不揚的隕石碎塊。每個無重力平台之間的距離有十米左右,負責處理實驗室雜務的科研用自律機械在這些空擋間敏捷地飛來飛去,檢查每個無重力平台的工作情況,或者協助平台上的切割光束對隕石樣本進行解剖。穿著白色制服的助理技師們一小群一小群地聚攏在某些平台旁邊,分析數據,激烈討論,或者充當表情帝:他們一定是有了什麽重大發現。過去的兩天裏,在這個站點內的每一個科學家都經歷了無數次重大發現:發現一種新的故鄉物質,驗證了先祖記憶中的某一條腳注,知道了故鄉世界的一點新情報,都足以讓他們興奮不已。

帝國科學家從來就不是一個矜持沉穩的群體,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火熱的心……

“這是最大的樣本分析室,每種類別的隕石都要在這裏保存一份,”塔維爾帶著我們走向距離最近的無重力平台,“我們已經發現了來自故鄉世界的三十七種物質,金屬和非金屬的都有。它們與記憶核心中記錄的故鄉信息完全吻合,看看這些東西——”

塔維爾說著,環視了整個大廳:“這些古老的東西,來自故鄉……我們的創造者就是用這些東西建造了方舟,甚至用這些東西,在第五世代創造了第一個原體,真不敢想象,我們會有機會親眼看到這些原始礦物,整個研究團隊現在都處於興奮狀態,這是自發現原體之後,我們第二次因為先祖的事情而如此激動。”

塔維爾提到了第五世代——這個我倒是知道的,當初珊多拉也跟自己介紹過希靈使徒的歷史。他們將整個希靈文明以“世代”為單位進行劃分,從第一個希靈人直立行走,一直到新帝國成立至今,都以“世代”計算。這個紀年法最值得人肅然起敬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以某個種族的視角,而是以整個文明為視角來記錄歷史。第一至第四世代是希靈人的歷史,也是希靈文明的孩童年代,記錄了希靈人從組建部落一直到探索整個宇宙,並意識到世界邊際的歲月——如今這一時期的歷史早已殘缺不全,只有希靈使徒核心記憶中一點殘篇斷章能將其描述一二。

而第五世代則是這個文明的拐點:在這個世代,希靈文明遭遇深淵,又跳出世界,舊的希靈人滅絕,新的希靈使徒誕生,新生的種族代替了創造者,“人”被“使徒”所取代,故鄉世界變成一個歷史名詞,而“希靈文明”被一個年輕的族群接手,義無反顧地踏入了無盡虛空——這也是“五”這個數字在希靈文明中意義重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