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大路元帥四八九(下)(第2/2頁)

危急關頭,沈落雁率兵五萬,北上迎敵。此戰之中,美人兒軍師大發雌威,以聲東擊西之計屢屢蒙騙過隋軍,使其疲於奔命,卻始終抓不住瓦崗軍的主力。再加上率領左右兩翼的將領,如王行本、王泰鎮、王世惲、王道徇等王世充的親族心腹盡在一夕之間離奇死亡,導致兩翼大亂,無法調度。

沈落雁乘機指揮瓦崗軍先擊敗了左右兩翼,然後分兵截斷王世充主力的後路。王世充大懼,於是率兵奮力突圍,被沈落雁預先埋伏在洛水之畔的主力打了個落花流水。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見勢不妙,領軍拼死殿後,掩護王世充撤退。卻被南陳太子陳勝沖陣斬殺。至此隋軍十萬大軍之中,被斬殺三萬多,收降三萬多,另有兩萬則各自走散。王世充僅能率領不足一萬殘兵撤退回洛陽,可謂慘敗。沈落雁則大勝凱旋。

經此一役,不但瓦崗軍的士氣和聲勢再度高漲,更令天下人皆知李密和翟讓雖死,但沈落雁領導下的瓦崗軍,絕對只會比以前更加可怕。與此同時,沈落雁回到榮陽之後論功行賞,眾人這才知道,原來擊殺王行本、王泰鎮等人者,同樣也是陳勝。

雖然功勞最大,但陳勝並不居功,更不受賞。沈落雁於是與瓦崗眾將領共尊陳勝為“大路元帥”,號稱其位在大龍頭之上。消息傳出,天下人方才如夢初醒。原來繼承翟讓和李密地位的,根本不是沈落雁,而是南陳太子陳勝。而陳勝只擔當這個大路元帥,明顯是效法突厥武尊畢玄與高句麗弈劍大師傅采林。

可是陳勝為何如此,則天下人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最廣為流傳的講法,則是說陳勝念念不忘恢復祖宗基業,曾經發誓在攻占南陳故土之前,絕不肯正位稱王稱帝。

洛水之戰以後,王世充元氣大傷,幾乎無力再威脅瓦崗軍。沈落雁原本企圖一鼓作氣,強攻洛陽。但陳勝卻認為洛陽乃天下罕有的堅城,強攻堅城,絕非明智之舉。於是建議瓦崗軍改為向四周發展,逐步蠶食洛陽的附屬地盤,孤立洛陽本身。

沈落雁聽從了這個建議,於是發兵攻打黎陽倉和回洛倉,並且一舉成功。得到充足軍糧的同時,也以南陳太子陳勝的名義開倉放糧,以收攬民心。各地小股義軍和舊隋將領、官吏,紛紛聞風而降。瓦崗軍的地盤雖然沒有因此擴張太多,但之前翟讓和李密雙雙死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被徹底掃除一空。取而代之者,則是南陳太子陳勝名聲大振,中原大地之上,到處皆是稱頌南陳太子恩德的老百姓。

洛陽已經不足為患,瓦崗軍於是擺脫了東都隋軍的牽制,開始準備向南邊的江淮地區用兵。而這個動作,也似乎印證了先前南陳太子企圖先恢復南陳領土的傳聞。另一方面,瓦崗軍暫時放過了洛陽,洛陽面對的外部壓力減少,內部各勢力登時就不安分起來了。具體來說,是掌握洛陽朝廷的獨孤閥,和掌握洛陽兵權的王世充,這兩大巨頭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越來越激烈,甚至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獨孤閥是朝廷外戚,實力根深蒂固。王世充雖然被瓦崗軍大敗,可是實力尤存,未至於一蹶不振。雙方鬥來鬥去,終於還是王世充這握著槍杆子的比較占上風。眼看形勢不妙,獨孤閥於是就想到了要引入外援的方法。而這個外援……竟然就是陳勝。

其實認真說起來,獨孤閥會想到找陳勝幫忙,也並不算太奇怪的事。當日陳勝在江都,就曾經和獨孤閥打過一番交道。當然,私底下獨孤閥並沒安什麽好心,暗地裏打過和氏璧和楊公寶庫的主意。但至少在表面上,雙方並未反目成仇。

而且,當時宇文閥的閥主宇文傷發動兵變,殺掉了獨孤閥的重要人物獨孤盛。但陳勝卻又殺掉了宇文傷,更放過了獨孤策和獨孤雄,也可以說是,他對獨孤閥有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