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至寶得失天下事(下)(第2/2頁)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距離如今約莫只有百年光景。論及名聲地位,與千年之後的武林泰山北鬥遠遠不能相比。但隋朝年間,佛法盛行。菩提達摩作為東土禪宗初祖,其一葦渡江、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見二祖慧可雪地中斷臂求法而傳以衣缽、最後只履西歸等等故事,在民間均流傳頗盛。不但宋魯和宋師道,即使傅君婥身為高句麗人,同樣也是聽過的。

當下眾人齊覺恍然。宋師道更笑道:“原來如此。我們宋家正是嶺南人。這麽說來,我和陳兄弟竟是同鄉了。他鄉遇故知,最是難得。來來來,小弟敬陳兄一杯。”言語之間,舉起酒杯向陳勝敬酒。陳勝微笑著一點頭,舉杯飲盡。席上眾人亦均陪飲了一杯。

寇仲和徐子陵兩個年輕小子也想喝酒,卻被傅君婥向他們狠狠瞪了一眼,嚴令禁止。兩人大眼饞涎,卻也無可奈何。只好轉移心思。徐子陵不解地開口問道:“少林寺?那是什麽一座和尚寺嗎?那陳大叔你為啥沒有剃光頭的?”

宋魯笑道:“徐小兄弟有所不知。即使在寺中學藝,其實也未必就一定要削發出家。佛門廣大,普渡有緣。不說俗家弟子,即使出家了卻依舊帶發修行,那也是屢見不鮮之事。比方說,武林中一個最神秘的門派慈航靜齋,就是如此。”

寇仲和徐子陵兩個年輕小子,雖然只是市井小混混,但卻心存大志,立誓要出人頭地,做一番大事業。而要在這亂世當中出人頭地,無非文武兩途。寇仲對之乎者也的文章全無興趣,一心一意要練成絕世武功。剛才在船艙之內,傅君婥終於答應了傳授他們兩個小子師門秘功“九玄大法”,這是當世一等一的上乘武功。多年願望終於一朝得償,寇仲當然無比興奮。

他小孩子心性,聽說武林中有個神秘門派,當即問道:“魯叔,這個什麽靜齋,究竟有多神秘啊?他們的掌門武功高不高?和我……和手創奕劍術的傅大宗師相比,究竟怎麽樣?”

宋魯詫異地向這小子瞥了一眼,沒想到他一幅小流氓模樣,居然也知道奕劍大師傅采林。當下笑道:“高句麗的傅采林,是當世三大宗師之一,和突厥的武尊畢玄,以及中土的散人寧道奇齊名。不過三大宗師雖然從未交手,武林中一般說來,都認為寧三人才是天下第一。可是聽傳聞說,有一次寧散人曾經前往靜齋,找齋主論武。齋主也不動手,只是拿出本門最高深的武學秘笈《慈航劍典》,請寧散人觀看。寧散人還未看完,已經當場吐血受傷,於是知難而退。不過此事並未在江湖上流傳,所以知者並不多。”

陳勝淡淡道:“這也未必就是靜齋齋主的武功高過了寧散人,只能說《慈航劍典》確實了不起而已。但靜齋雖然有劍典,卻未必有傳人能夠練得成。何況武功是死的,人卻是活的。世間永沒有天下無敵的武功,只有天下無敵的人。”

此言一出,宋魯和宋師道兩人都禁不住同時為之擊節。寇仲和徐子陵得傅君婥傳授九玄大法之後,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當成了奕劍門的門人,聽宋魯說傅采林不如寧道奇,寧道奇又不如慈航靜齋,心裏自然大感不痛快。雖然想反駁,卻又因為見識短淺,無話可說。陳勝這番話卻正好說到了他們心裏。當下兩個年輕小子也是齊齊叫好,甚至因此而對陳勝頗有了幾分好感。甚至連傅君婥也為之微微點頭。

宋師道邀請傅君婥上船,處處大獻殷勤。宋魯閱人無數,早明白自己這名侄子的心思。但宋閥向來嚴禁族人和外族通婚。宋師道身為閥主嫡子,自然不能例外。傅君婥言行舉止,都不似中華人士,不管宋師道再怎麽喜歡她,到最後必定有緣無份。

宋魯愛護侄子,想要讓他及早抽身,死了這份心,於是又說道:“寧散人和靜齋之間這番事情,其實頗為隱秘。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靜齋近來和江湖上一件大事有關,為了這件大事,我們宋家才下大力氣打探和靜齋相關的情報。傅姑娘也是江湖中人,不知道對於這件大事,知道多少呢?”

傅君婥搖搖頭,道:“不知道。什麽大事?”

宋魯笑道:“這事與傳說中的和氏璧有關。傅姑娘,想必你知道和氏璧吧?凡我中華子民,對這件至寶都必是耳熟能詳,甚至如數家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