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儒的虛偽(第3/4頁)

那時候自己很瘦小,背個大書包,一眼看上去就是好欺負的對象。當時大孩子搶小孩子錢的風氣很盛,俗稱“拔毛”,這天拔毛的終於拔到了自己頭上。可笑的是自己心理早預演無數次的生死狠鬥並沒有發生,在自己摞下狠話一甩書包準備動手的時候,兩個拔毛的大孩子竟然先自縮了,丟下兩句場面話自個跑了,鬧得當時的自己是哭笑不得。

現在的這一百多號憤青和三百多號不明真相群眾和那時候的拔毛者何其相似。被搶的人都做好挨揍的準備了,搶錢的人竟然沒有打人的心理。這些以愛國標榜自己的人,在面對“漢奸”的時候居然連站出來為自己行動負責的勇氣都沒有。無怪有人說,所謂的文青、憤青都把勇氣和力氣花在網絡上罵人、轉貼了,雖然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如此,但就眼前看來,也十之七八了。

青奮搖搖頭,自己也曾經是網絡黨的一員,網上是老虎網下是老鼠,現在想起來真是可恥。

林倩坐館的地方到了,青奮看她的打扮本以為會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地方,或者也是起碼符合這身衣服的地方。誰想到是個二樓小教室一樣的所在,簡直可以用簡陋來形容。對了!有點像自己曾經見過的“直銷”教室!

“我也想弄個漂亮點,寬敞點的地方啊,可惜沒錢。”林倩從青奮的東張西望中看出了他的心思,有些無奈地說道:“這是我自己搞的課堂,宣將儒家思想的。又不收學費,暫時也沒拉到贊助,只能先這樣了。”

儒家?青奮腦袋上掛了個問號。雖然也聽小玉念過幾個月的書,但對儒的思想他最多的映象還是什麽迂腐、八股之類的東西。從小耳聞目睹十幾年的熏陶,一時三刻要改變過來那是不容易的。

“你也坐下聽一聽吧,沒事的話下課我請你吃晚飯,算是報答你相救之恩。”林倩很聰明,甚至都不用青奮開口,用看的已經把他的心思猜得差不多。一般來說平時她就算看得出來別人的想法也不會這麽接二連三的說穿。聰明是好事,但賣弄聰明就是愚蠢了。沒人會喜歡站在一個比自己聰明的人身邊凸顯自己的笨拙,就像醜女不會閑著沒事找個美女作密友一樣。不過眼前的青奮似乎是個例外,他給了自己一種大海般包容的感覺,這種程度的小聰明,他根本不會在意。

教室裏除了桌椅外唯一的布置只有青奮一路上背負的那個包裹了,打開來裏面是個長長的盒子,盒子再打開,裏面竟然是一把長劍!

說長劍其實有點不是很恰當,這“劍”雖然鑄成劍形,但一無劍鞘二沒開鋒,整體好似一塊黃銅捏成,看上去給人軟軟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青奮在上面沒感受到劍的“利”反而感受到一股令自己很不舒服的氣勢,不由自主退開了兩步。

林倩看到青奮的表情動作,微微奇怪但沒追問,只自顧解說道:“這把劍名喚‘一以貫之’,是劍但更是禮器,浸染兩千年來的儒家忠恕之氣。若以古董定價論,它賣不了幾個錢,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根本無價可估。”

難怪自己對它不感冒,青奮頓時明白是怎麽回事了。自己廝殺一年多,每天二十四小時,滿心的都是殺人,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只有為殺而殺。雖然為求生而殺不是邪道,但時間長了卻讓自己渾身充滿了戾氣,漸漸生出沉溺於殺戮,享受於殺戮的感覺。儒雖不禁殺,但卻反對不義之殺。雖然自己現在還沒幹過這樣的事,但心氣隱約間透出的征兆已經與這儒門的聖器相互排斥了。甚至於,自己的龍氣也受到了這不良心性的影響,導致非凡之體功效大減。

下午三點開課,漸漸的人已經來得差不多了。林倩的這批學生五花八門,有好幾十歲的老頭子,也有被媽媽送來聽課的小孩子,有滿臉青春痘的女生,也有西裝筆挺的男人。三點之間竟然來了好幾十個,將這間小教室差不多塞滿了。

“佛家消極,道家叛逆,儒家虛偽。這是常人最容易產生的念頭,也是學這三家的人最容易走進的岔路。”林倩像個古代先生一樣,端坐在幾張桌子拼湊起來,蓋了紅毯布置作高台的桌子上,開始了她的講課。

“現代人容易走極端,喜歡簡單兩分法,常常誤將謙虛和虛偽當成一回事。其實謙虛是謙虛,虛偽是虛偽,這其間有大不同。觀人觀物,不可從表象判定。

譬如一人,字寫得很好。別人稱贊他字好,他說‘只是一般’。這就是一種禮貌,一種中國式內斂的謙虛,並非他真的認為自己的字只是一般,而是一種客氣。中國文化外圓內方,內有筋骨原則外象柔軟客氣,強用外國西方那種直率的文化來比較中國式的謙虛,認為這是一種虛偽,就好比貓和狗比美,完全無從比起,更何談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