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選擇(第3/4頁)

文武百官都已經換上了孝服,三十四歲的皇太子李玄成,也跪在其下,聽著父皇的哭聲,又見得了他那種老態龍鐘,白發蒼蒼,心中也不知道什麽滋味。

本來,皇帝駕崩,是要太子在靈柩前即位,但是現在太祖早已經退位,這禮就用不上了。

皇帝哭哀,頓時,所有皇子皇孫,連同公主附馬,以及四品以上的百官,都齊聲哭嚎起來,以示送靈奉安。

“聖上,還請保重龍體!”

見李凝文過於悲慟,宰相張琢不得不跪上前說著。

這時,太皇太後早已去,皇太後卻在,因此下了旨意,也要求皇帝保全身體,切太過悲傷,李凝文這才入內安息,躺在了榻上。

他本有五十七歲,在這個時代自然已是年老了,這時更覺得身虛神弱。

當下,他說著:“召宰相和太子入內。”

張琢和太子,都片刻入內,二人都拜了。

“不必多禮,都起來罷!”李凝文疲倦地說著。

六年來,太上皇基本上不設一詞,不批一折,但是他巨大的威望和實力在那裏,整個國家整個天下都沒有人敢於動彈,現在太上皇一去,他就感覺空蕩蕩的,勉強問著:“太祖駕崩,按照禮制,又當如何?”

“聖上,太祖駕崩,是國家之大不幸,聖上悲痛固是人子之心,但聖上是一國之主,望聖上善自珍重,節哀順變。”宰相張琢先行禮說著:“至於居喪守制,天子居喪與尋常百姓不同,取三九之數,就是二十七個月,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二十七個月?自是以日代。”

李凝文想了想,緩緩說著:“古禮如此,朕安敢違得歷代禮制?你這言,朕許了。”

“聖上英明!”

還沒有等兩人謝恩,就又聽見皇帝說著:“朕已五十有七,時感疲倦,太祖駕崩,更使朕覺心力交悴,朕有意讓太子監國,如何?”

這一言一出,太子頓時大喜,卻忍著不露出喜色,磕頭說著:“不可啊,父皇春秋正盛,雖憂太祖駕崩之事,一時神倦,稍修養時日,就可恢復,兒臣鄙薄,尚多賴父皇,安敢如此?”

皇帝搖手,止之,說著:“人貴自在,太子勿再推脫做態!”

宰相張琢見皇帝的確筋疲力盡,也就說著:“太子切推辭,父有事,子效之,既是聖上有命,太子當為聖上分憂!”

如此,太子才跪謝:“臣領命!”

皇帝見他受了,露出一絲笑意,又對著宰相說著:“朕有五子,此時當效太祖祖制,傳我旨意,封蘭陵王為蘭陵郡王,世襲不替,祭拜太祖後十日之內出京就藩!”

太祖定下祖制,每代皇帝兒子中,一人為太子繼承大統,一人為王世襲不替,其他諸王,都是受宗人府俸祿,世襲減等,唯許經商罷了。

蘭陵王是次子,也是對太子威脅最大的皇子,這時皇帝下旨出京就藩,顯是徹底向天下表示繼承人是誰!

“聖上英明,臣受命!”宰相張琢拜受。

太子雖然名義上是國家儲君,但是君權神聖帝制,太子及其東宮辦事機構也不是行政系統中的法定機關,朝廷的正常運作體系中,沒有太子參與的途徑。

所以,太子雖尊貴,一般情況下,沒有根基可言,不能幹涉朝政的發展。

但是,太子加上“監國”二個字,就完全不一樣了,表明太子可以正式參加朝廷核心層,並且具備相當大的權力。

張琢當宰相也已經十五年,學貫古今,知道歷來太子監國,其意義就是明確國之儲君,和其余皇子之間,形成君臣關系,絕對不容其他皇子幹政,也是等於直接允許太子培養自己的勢力了。

“還有,四子進位樓閣郡王,五子進位雲河郡王,你等覺得如何?”皇帝又問著。

四子五子,一個十一歲,一個才七歲,本不應該封王,因為封王也需等到十五歲才是,但是這時,兩人卻絲毫沒有意見,太子立刻說著:“父皇英明,兒臣贊同。”

李凝文見此,擺了擺手,說著:“那你等就立刻擬旨,發行天下罷!”

“(兒)臣奉旨!”

這總共五道聖旨,很快,就經過了內閣,發文於天下。

蘭陵郡王當然不肯在這時就藩,一旦出京,那就再難回來了,可是在聖旨,以及內閣和太子的壓力下,時日一到,不得不就藩離京。

其他二個王爺,雖然年幼,卻也不得不遷移出宮,在京都的百子千孫坊安家開府。

所謂的百子千孫坊,就是從帝都專門劃出來的三個坊,專門安置著皇子皇孫,各府邸都有規格,但是實際上卻不是自家有的,一旦減等世襲,就會遷移到別的規格的府邸上去。

所以,王爺都參與田宅買賣,並且經商,獲得了錢財,就在別的地方買得田宅,這才是不經過宗人府的自家的田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