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鎮壓氣數(第2/4頁)

又是一陣沉默,西南用兵,一年就要消耗上百萬兩銀子,這還算節省了,如果要加大鎮壓規模,那又是翻倍,偏偏這時,又出了旱災和水災,這一來,朝廷的銀錢都要空掉了,沉默了一會,皇上就說著:“還有呢?”

“這第四點,自然是殺,現在這情況,端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又不可公共化,如是有著叛亂的種子,就要殺一儆百,萬萬遲疑不得。”尹理坐著,眼神專注。

皇帝聽著,點頭說著:“不錯,你先回去,把辦法立個章程,和內閣商量過,再來和朕來商議……不要管別人說你什麽,朕是深知你的,把國事辦好吧!”

尹理應著:“是!”

見皇上沒有再說話,他頓了頓,就行個禮,退了出去。

這時,太監已經帶著侍讀學士劉無庸進來了。

侍讀學士,正四品官員,配置於內閣和翰林院,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其上為掌院學士,而且,也有著陪侍帝王讀書論學或為皇子等授書講學,論官位還不算太高,但是地位卻不可小看。

劉無庸進來,跪了禮,賜了座,就說著:“皇上保重龍體要緊,不可太操勞於政事了。”

“朕知道,朕知道。”皇帝苦笑地說著,他何嘗不知道,這種看似平淡的問候,實際上是有用意的,太子才五歲,皇帝必須撐下去。

如果不是因為西南叛亂,又有水旱起亂民,他何嘗不想修養,可是現在大事漸起,他不得不勉強為之,不然的話,一旦西南糜爛到底,甚至蠻司建國,對朝廷的威脅更大,如果內部再有亂事的話……皇帝打了個寒戰。

皇帝平息了心情,問著:“你是翰林侍讀學士,熟讀經典,你對李睿的仁禮本意論,有什麽看法,是不是符合聖人教誨?”

這本書,劉無庸已經讀過,略一思忖,就微笑地說著:“皇上,聖人之道,就如無邊無際的天地,包容之廣,奧妙之深,豈是我輩所能盡知,李睿當然也不能盡之,不過,這本書,亦有其過人之處,仁禮之說,也符合聖人教誨,只是一個綱常的問題,還沒有得以闡明,但是李睿今年才二十歲,學術有些不純,也是理所當然,如能再養一些年,必可大成。”

劉無庸的意思,卻已經是包容李睿了,暗中有些贊許之色。

皇帝聽了,先不出聲,略覺得不對,正要細細思量,分辨個明白,卻又是一陣暈旋,打斷了思考,等緩過來,就疲倦地說著:“也罷,你說的有道理,這人,還是有才華的,文武都算上佳,既然他要在家讀書立說,朕也就由他,你下去,潤色個旨意,賞個文房四寶,以資鼓勵,也就是了。”

劉無庸躬身回說:“臣遵旨!”

皇帝累極,再也無法思考,揮揮手,劉無庸就退了出去,這時,風雨點點,初冬寒氣重,黑色的天穹,劉無庸走著,突然之間有一些恍惚和茫然,覺得莫名的有些淒冷和不祥,他是讀了聖賢書,又知道一些氣數的人。

一代江山觀氣數,官氣和民氣合成一股氣數,官氣現在自然不用說,朝廷百年,貪汙腐敗都已經成了規則,民氣上,失的人越來越多,這怨氣也在凝聚,開國百年,也差不多到了極盛時了,那無論再怎麽樣走,都是走下坡道,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劉無庸並不算是愚忠的人,但是他認為現在不過是緩緩走下坡路,只要度過現在這個門檻,至少還有一百多年,想著,他的眼神就堅定了起來。

轉到了內閣下面,準備擬旨,不過,這對他來說,其實是小事。

從江府,歷古為名城大郡,是極其膏腴之地,全郡有地五百萬畝,每畝可產稻米三石,而棉花、茶葉、油菜,都有。

大河綿延貫境通抵長江,水旱兩路碼頭百什貨物集散,佳秀景色宜人,登高而看,但見河平如鏡,畫航遊弋漁舟往來,數不盡的河道港道,縱橫於街衢巷肆之間。

全郡一百三十一處名園,二十一塔,四十六寺,三十一觀,錯落有致,樓台亭榭星羅棋布,端是上好之地。

明文十八年十二月八日,聖旨到,賞了數物,賞的東西雖然不多,但是卻是一個信號,頓時,《仁禮本意論》,就立刻開始熱銷。

《仁禮本意論》初版刊行了一萬一千冊,其實當時魯候早已經有了虧本的打算,開始時,也的確如此,三個月發賣出了一千五百冊。

但是聖旨一下,頓時整個南方士林立刻轟動,好評如潮,余下的九千五百冊,竟然在一個月之內銷售一空,一冊以薄利而銷售,竟然也得了三千兩銀子,方信自己買下的李氏印書坊,頓時連連印刷,以求供應需求。

稍過一陣,就有學子,以學生之名,慕名來李府拜訪,當然,李府現在是爵府,方信又官居正六品,因此前來的學士,起碼必須是秀才,更多得是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