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低頭向下

彼之天堂,吾之煉獄。同一種物種比如說人類之間,各地的口味生活習慣就不同,以東南亞人的標準,覆蓋冰雪的俄羅斯不應該有人類生存。而長久以來,東方文獻東南亞叢林被記錄成為瘟疫瘴氣彌漫的地區。至於海洋,人類只有在徹底潛入深海後才發幾千米的深海下是有生命存在的。

星空探索和地幔探索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空間無限廣闊一個是物質聚集在一起,溫度極高的區域。該區域對碳基生命來說是禁區。嗯,不僅僅是地面碳基生物的禁區,而是地表條件下所有材料的禁區。就算人類變成了變形金剛,且不提地表的金屬材料是否能在高溫溶液中不被溶化(水融化糖,水銀融化黃金那樣的溶化)。大部分金屬材料構建的導電環流基本上就要完蛋了。沒有能量驅動那就是一攤死物。

至於地幔熔融的海洋中,存不存在將能量在物質結構中循環的可能?海底最深處大概是一千三的大氣壓,而地殼下方,地幔上層就有三萬個大氣壓,溫度高達兩千多度。碳基生命在地表組建的能量運轉的細胞結構在地幔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西伯利亞嚴寒和瓷器窯洞中的高溫還能讓人類用意志來堅持,而地幔的環境,對於人類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觸及。

要不是巨大的裂縫讓部分冷卻的地幔上層物質飄上來,沒有經過幾億年的分子擴散,盡可能的保持了速凍的原態,人類還真的沒有意識到星球地幔高壓高熱環境中,是可以存在廣義上的生命結構。

至於這下面是否會存在高等智能生命,現在可以說即使存在對人類的威脅也很小,因為生命的差異性,幾千度數萬個大氣壓下的環境,人類還沒找出該怎麽制造穩定運轉機械的可能。對人類來說地幔環境太極端,而如果地幔有生命地表環境對於地幔生命來說也是極端的,低壓,接近於絕對零度(它們概念的絕對零度。)而對於它們來說,探索的方向會選擇地心而不是,鐵溶液大世界的邊緣。就像人類會選擇探索星空,而不是選擇腳下地球地殼內狹小的空間。

對於人類來說天地的星辰體積比腳下地球內部空間要龐大無比的多。而對於地幔世界的生命來說,融鐵海洋大世界內部高溫高壓核心的溫度能量才是值得追逐的,外界極寒及其低壓的環境等同於人類看到的黑洞視界內,根本不考慮。地幔生命:開玩笑鐵海洋外面根本沒有任何值得生存的物質和能量,一切都被凝結成固體,怎麽生存?

現在兩個世界的地獄之門已經打開了,巨大的裂縫溝通了地表和地下,高溫傳遞到了地表每天成噸的毒氣從海洋中釋放,赤道地區的水已經變成了酸性。海洋動物全滅。而地下冷,寒冷隨著大裂縫的延伸影響到了地下。

兩個生態環境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然現在以任迪為一派的人類感興趣的是,地幔這個環境中生命到底是什麽形態。是否在該環境下制造出常態化的能量運轉工具。

現在任迪明白在元淼位面,自己錯過了什麽機會,雖然任迪從冷兵器時代一下子沖到了電力鋼鐵化工時代,然後又沖到了核能時代,突破了一個個技術發展障礙貌似撈到了很多好處,但是很顯然如果技術繼續進步,能撈到了的好處更多,首先就是超強引力場。元淼位面的泰坦星引力場實在是研究四大基本力大一統的好地方。變動強引力場,現在地球必須要沖向太空才有可能獲得。而在恒星系中才有機會觀察,還有就是高壓高溫環境下會的可能會發展處什麽樣的生命。從而研究星球內部的相似的環境。

從任迪現在的角度上來看,元淼位面的好處很顯然沒有全部拿到手。

在海底深處赤紅的巖漿壁上,長上百米猶如大章魚一樣的液態金屬塊,在深海中的大深淵中攀爬,這樣一只大章魚上方是數百根管子。延伸到上方,為了確保這個大型納米顆粒組成的系統能夠完善運行。大量來自上方的冰冷海水供應到這個大章魚體內,猶如毛細血管一樣擴散進行著降溫。

巨大章魚在這個幾乎上千度高溫的高壓海底,不斷的散發著水流沖散,形成了一層薄膜,隔離高溫的水薄膜,當然這一層薄膜如果沒有新的冷水供應,幾秒鐘後就會潰散,將大章魚暴露在高溫中,對納米顆粒組建大章魚體系的納米顆粒造成運轉不暢。

這種隔離溫度的思路很簡單,也無需吹什麽創新思維。道理和人的手指沾滿水插入融化的銅液中迅速抽出是可以毫發無損。至於如何在工程學上實現。實驗,人類一方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數萬名蛻變者進行總結。

現在在海底盤旋的巨大章魚生物,攪動著海水,觸手拿著一個個大型的碳化矽氮化硼耐高溫的管道,對地底深處實施鉆孔。巨大的管道厚數米可以抵擋住地下強大的高壓,隨時可以抽取管道內部的物質,和開放管道,讓管道外部的熔融物質進入。以便於在地下形成一個空間站的目的。